[发明专利]1000MPa级高强度高塑性含铝中锰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63193.6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1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东;王立辉;胡宽辉;林承江;孙方义;陈宇;潘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杨柳林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00 mpa 强度 塑性 含铝中 锰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强钢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1000MPa级高强度高塑性含铝中锰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展方向是轻量化、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和提高安全性,未来汽车用钢铁材料应该是具有强度和塑性良好结合的新一代钢铁材料,通过高强化来达到汽车的轻量化,同时,需要较高的塑性来提高钢的成形性能和碰撞安全性能。汽车用薄板钢的高强塑积(抗拉强度与伸长率的乘积)需求带动了超高强度、高塑性钢的研制与应用的发展。第一代汽车用高强钢包括高强度IF钢、DP钢、CP钢、TRIP钢、QP钢和热成形马氏体钢,其组织结构是以铁素体为基体,含有少量或部分马氏体、贝氏体硬化相,基本不含或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这些钢种的共有特征为具备优异的强度指标或塑性指标,但不能两项兼得,其强塑积在10~20GPa%之间的水平。第二代汽车用钢是以全奥氏体组织的TWIP钢和奥氏体不锈钢为代表的,其强塑积达到50~70GPa%的水平,具有非常高的碰撞吸收能力与良好的成型能力。但其添加了大量的Cr、Ni、Mn等合金元素,总合金含量高达25%以上,特别是高Mn含量,导致了冶炼工艺性能较差,冶金工业生产难度较大。
本发明之前,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63337.6,名称为“700MPa级高强冷轧碳铝锰钢板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700MPa级高强冷轧碳铝锰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钢板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8~0.23%;Al:1.20~1.50%;Mn:1.50~1.80%,Si≤0.50%,P≤0.040%,S≤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技术方案属于含铝、低锰TRIP钢制造技术,利用C、Mn元素增强奥氏体稳定性、Al元素控制贝氏体转变的机理,采用双相区热处理工艺以获得铁素体+贝氏体+亚稳奥氏体多相组织,其钢板强度级别、塑性指标均低。
申请号为200910091129.7,名称为“一种低成本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合理化学成分设计控制马氏体相变、C/Mn等溶质再次配分和奥氏体逆相变以获得多相、亚稳及多尺度的M3型组织结构,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1~0.50%;Mn:3.50~9.0%,P≤0.020%,S≤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基础上另加一种或多种元素,其中Al:0.015~0.06%,Si:0.3~2.3%。其试验结果均为实验室数据,且热处理工艺流程繁杂、不适宜工业批量生产应用。
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61920.x,名称为“一种1000MPa高强塑积汽车用钢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拉强度大于1000MPa、强塑积高于30GPa%的汽车用钢的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1~0.30%,Si:0.1~2.0%,Mn:5~10%,P≤0.020%,S≤0.02%,Al:0.01~2.0%,N≤0.0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专利实施例结果应为实验室数据、不具备工业批量生产意义。其技术方案中热轧卷曲温度为500~700℃、无法保证热轧室温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实施例冷轧连退力学性能屈强比约为0.9,影响钢板后续加工应用。目前,批量应用的汽车用高强钢只能具备高强度与高塑性中的一项特性,而兼具高塑性、高强度特性的TWIP钢难以适应低成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1000MPa级高强度高塑性含铝中锰钢的化学成分,按照质量百分含量计为:C:0.05~0.25%,Si:0.02~0.40%,Mn:7.0~11%,P≤0.015%,S≤0.015%,Al:1.50~3.50%,Cr:0.02~0.60%,Cu≤0.50%,Mo≤0.40%,Nb≤0.10%,N≤0.0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的所述的1000MPa级高强度高塑性含铝中锰钢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炼、连铸、热连轧、罩式退火、酸洗冷轧轧制、罩式退火或连续退火、精整包装的步骤,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冶炼工艺流程为:铁水预脱硫、转炉冶炼、氩站、LF钢包炉/RH真空炉、连铸浇铸,转炉出钢温度为1670~1730℃,铸坯进保温坑缓冷冷却;
所述热连轧时:铸坯经1200~1300℃加热,由粗轧机进行5~12道次轧制,随后进7机架精轧机组进行5~7道次轧制,终轧温度为830~910℃,卷曲温度400~600℃,热轧卷卷曲后利用风机进行风冷冷却;
所述罩式炉退火温度为700~750℃、退火均热时间为10~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31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晶合金标志牌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活塞环铸铁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