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集成电力安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63512.3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健;马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健;马骥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H02H3/20;H02H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红***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集成 电力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集成电力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源开关由继电器和自动切断电源的内部电路组成,其缺陷在于它不具有过压线路、老化线路、电路超载、电路短路、漏电不电人的功能,因此其必须与短路器和过流保护器配合使用,一但有线路漏电,发生触电时,它将电源切断,以此防止人体触电,但此时将停止工作,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集成电力安全装置,具有过压线路、老化线路、电路超载、电路短路、漏电不电人的功能,可进行多种防护,且不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智能集成电力安全装置,包括变压器B、B0,内部电路组成,变压器B由初级线圈L1、次级线圈L2、附加线圈L3、L4及硅钢片组成,其中,附加线圈L3的A0端悬空,附加线圈L4的一端通过电阻R3、电容C1并联后接地,附加线圈L3、L4的E点相连,内部电路由电阻R1、R2、R3,电容C2、C3和继电器组成,电阻R1与电容C2并联在F、F1两点之间,F点分别与动触点K2的H点、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L2首端相连接,F1点为动触点K1的B点,电容C3的一端与动触点K2的H点相连接,另一端与动触点K1的P点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动触点K2的M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次级线圈L2的末端、继电器J1的输出端d相连接,输出端b点经a点与动触点K1的P点相连接,变压器B0与继电器J1、K2串联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附加线圈L3的E点与附加线圈L4的E点相连接。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B初级线圈L1为500-1500匝、次级线圈L2为500-1500匝,附加线圈L3为20-680匝,附加线圈L4为15-750匝。L5为6-15匝。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B与变压器B0连接及与继电器K2的串联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用电线路短路、线路过热、线路老化、电路过电流、线路过载、减轻短路时的火花等,防止电器设备的烧毁,防止了火灾的发生;人体处于一根漏电导线与地之间时,不会触电且电器可正常工作;工作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集成电力安全装置,具有过压线路、老化线路、电路超载、电路短路、漏电不电人的功能,可进行多种防护,且不影响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智能集成电力安全装置,包括变压器B、变压器B0和内部电路组成,变压器B由初级线圈L1、次级线圈L2、附加线圈L3、L4、L5及硅钢片组成,其中附加线圈L3的A0端悬空,附加线圈L4的一端AK通过电阻R3、电容C1并联后接地,附加线圈L3、L4的E端相连,L5为变压器B0的附加线圈,与变压器B线圈相连接,变压器B初级线圈L1为500-1500匝,根据铁芯功率而定,最好为500-1000匝,次级线圈L2为500-1500匝,根据铁芯功率而定,最好为600-1050,附加线圈L3为20-680匝,最好为80-180匝,附加线圈为L4为15-750匝,最好为90-300匝,L5为6-15匝,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线圈L1为585匝,次级线圈L2为600匝,附加线圈L3为85匝,L4为95匝,L5为9匝,内部电路由电阻R1、R2、R3,电容C2、C3和继电器组成,电阻R1与电容C2并联在F、F1两点之间,F点分别与动触点K2的H点、变压 器B的次级线圈L2首端相连接,F1点为动触点K1的B点,电容C3的一端与动触点K2的H点相连接,另一端与动触点K1的P点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动触点K2的M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次级线圈L2的末端、继电器J1的输出端d相连接,输出端b点经a点与动触点K1的P点相连接,变压器B0与继电器J1、K2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健;马骥,未经马健;马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3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