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度容错计算机系统同步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64841.X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6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文;解文涛;王明;韩嫚莉;王纯委;刘宇;何小亚;高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16 | 分类号: | G06F11/16;G06F9/5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错 计算机系统 同步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嵌入式容错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余度容错计算机系统同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多的嵌入式处理系统采用了余度容错计算机系统技术。根据系统实时处理和控制的需求,余度容错计算机系统需要降低双机之间任务运行的异步度,提高双机之间的一致性,同时降低操作系统对系统实时性的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同步方法,在双机间建立专用通道同步总线,实现双机运行任务的同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嵌入式容错计算机系统实时处理和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双机间同步方法,实现双机运行任务的同步,确保系统双机之间运行一致性,提高系统任务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余度容错计算机系统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系统包括同步输出电路、同步输入电路、同步电路锁存器、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
所述同步输出电路包括同步输出锁存器、MAX3490芯片、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同步输出锁存器发出的TTL信号经MAX3490芯片转换成RS422标准的差分信号送给另一通道同时将输出的差分信号进行回绕通过MAX3490转换成TTL信号送给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
所述同步输入电路包括MAX3490芯片、回绕测试寄存器;同步输入RS422差分信号通过MAX3490芯片转换成TTL信号送给同步输入与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
同步差分接收信号使用2KΩ和120Ω的电阻进行端接。
同步电路锁存器和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使用FPGA实现。
同步电路锁存器地址为7C0F1004,32位访问,只写;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SDIT的地址为7C0F100C,32位方式访问,只读。
余度容错计算机系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应用程序应确立整个应用任务的同步点;
2)当主通道运行到同步点时,进行步骤3);当从通道运行到同步点时,进行步骤4);
3)当主通道运行到同步点时,通过同步通道向从通道发送同步命令,接收到从通道的同步应答后,继续执行任务;
4)当从通道运行到同步点时,应等待接收主通道发送的同步命令,并发送同步应答信号,继续执行任务。
若主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接收到从通道的应答信号,采取重试策略,若重试3次仍不能接收到从通道的应答信号,则放弃同步,进行任务重构。
若从通道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主机发送的同步命令,则放弃同步;若此时主机报告故障,则从通道接管控制,进行单机资源的任务重构,执行单机任务;若主机未报告故障,则仅进行单机资源任务重构,执行单机任务。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同步电路采用FPGA和MAX3491芯片实现简单可靠;
2)具有自检测回路;
3)系统软件定时访问同步电路锁存器和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实现任务同步;
4)主从机同步算法能够快速实现双机握手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同步输出电路示意图;
图2是同步输入电路示意图;
图3是同步差分接收信号端接图。
图4是主通道同步算法图。
图5是从通道同步算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余度容错计算机系统同步系统及方法包含同步电路与同步算法。同步电路由同步电路锁存器、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同步输出电路、同步输入电路组成。同步电路锁存器和同步输入与回绕测试寄存器使用FPGA实现,而同步输出电路、同步输入电路使用MAX3490芯片实现。同步算法分主从通道同步过程,当主通道运行到同步点时,通过同步通道向从通道发送同步命令,接收到从通道的同步应答后,继续执行任务。当从通道运行到同步点时,应等待接收主通道发送的同步命令,并发送同步应答信号,继续执行任务。
下面对本设计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同步电路
同步接口电路使用了2片MAX3490实现差分信号收发。MAX3490是具有低功耗、低摆率和全双工传输特性的RS422收发器,实现3.3V TTL电平与差分RS422串行通信电平的转换。MAX3490采用差分方式收发数据、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较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48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