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油树脂的保存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66906.4 申请日: 2014-12-11
公开(公告)号: CN105733150B 公开(公告)日: 2018-01-05
发明(设计)人: 文善雄;刘发强;丁雪红;笪敏峰;乔彤森;牛进龙;周霞;何琳;张媛;刘军;荣树茂;李常青;巫树锋;贾媛媛;江岩;李杨;李晶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L33/08 分类号: C08L33/08;C08L33/10;C08K5/098;C08F6/24;C08F220/18;C08F220/14;C08F222/14;C08F2/20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代理人: 高龙鑫,梁挥
地址: 100007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吸油 树脂 保存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高吸油树脂的保存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的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高吸油树脂是以亲油性有机物作为聚合单体,经过适度交联制成的能够在油类物质中溶胀但不溶解的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具有吸油种类多,不吸水,体积小,回收方便,受压不漏油等优点,可用作芳香剂、杀虫剂、纸张添加剂、橡胶油性改性剂以及用于处理油污排放问题。根据聚合单体的不同,高吸油树脂的产品可分为三类:丙烯酸酯类、烯烃类及聚氨酯类。由于丙烯酸酯类单体来源广泛,聚合工艺也比较成熟,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是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国外已实现工业化生产,而国内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如叶先邮(《丙烯酸短链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研究》,《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2月公开)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单体,PVA为分散剂,磷酸钙或碳酸钙或氢氧化镁为辅助分散剂,通过引发剂引发,交联剂交联作用,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得到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高吸油树脂。CN1869090A记载以滑石粉为分散剂,采用自由基引发聚合的方法得到高吸油树脂。经过大量的实验,作者发现采用这两种方法尤其是刚由悬浮聚合法得到的高吸油树脂由于其颗粒表面会残余一些水分、单体及其助剂,导致其中的羟基和羧基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树脂颗粒之间分散均匀,不会出现粘附现象,但随着树脂颗粒表面的水分挥发完毕,可能由于树脂分子之间强有力的吸附作用,树脂颗粒互相紧密粘接成团,严重影响树脂的吸油效果。

为了解决颗粒粘接问题,科研人员采用隔离剂进行处理。常用隔离剂包括无机隔离剂和有机隔离剂。无机隔离剂为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陶土、炭黑、白炭黑等;有机隔离剂为硬脂酸钾、硬脂酸钠、油酸钾、油酸钠、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硅油、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但目前这些隔离剂主要用于粉末橡胶领域。如CN102391551、CN102816357A均公开一种先在密炼机内加入60~90%块状丁腈橡胶、重量份数5~15%的隔离剂(如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陶土、碳黑、白碳黑、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以及PVC粉末中一种或几种)以及其他助剂后加热反应,然后在装有液氮冷却系统的粉碎机中粉碎,分别得到半交联型粉末丁腈橡胶以及全交联型粉末丁腈橡胶。如CN100475870C、CN1468873A、CN1468872A、CN103159963A、CN1468893A等均先制备丁腈胶浆、再凝聚过程中加入以上所述一种或几种隔离剂。CN1544512A公开一种先将炭黑表面改性,再与丁苯胶浆及其他助剂凝聚后一级离心脱水、洗涤、二级离心脱水、干燥、筛分得到丁苯炭黑母炼胶的粉末产品。CN1174210A公开一种最佳超细碳酸钙填充粉末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先在凝聚槽中加入85%的超细碳酸钙、10%的包覆剂和10%的氯化钙,再加入丁苯胶乳,产生局部的凝聚和包覆作用,最后依次加入作为辅助隔离剂用的硬脂酸、剩余的包覆剂和氯化钙;凝聚后加入剩余部分隔离分散用的干超细碳酸钙。

综上所述,为了使粉末橡胶颗粒之间不产生粘接现象,要么在密炼机或凝聚槽中加入适量的隔离剂;要么先将隔离剂表面改性再与橡胶胶浆凝聚;要么先在凝聚槽中加入大部分隔离剂及分批加入包覆剂和凝聚剂,凝聚后再加入剩余的隔离剂。这些生产工艺复杂、流程长、投资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吸油树脂不产生粘接的方法,有利于保存吸油树脂,从而将其放置较长时间后仍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丙烯酸酯类单体经悬浮聚合后制得的吸油树脂用细纱布或尼龙丝网过滤,用60~90℃热水洗涤数次至除去残余单体,过滤后在装有液氮冷却系统的粉碎机中粉碎成80~150目的颗粒,再在100质量份树脂颗粒中加入200~500质量份水、1~10质量份隔离剂,充分混合,使隔离剂在树脂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树脂颗粒分子之间相互吸引,最后高速离心喷雾干燥。通过该方案处理后,树脂颗粒之间分散均匀,放置一年后也未发生粘接。

本发明所述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可以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丁酯,最好是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细纱布或尼龙丝的孔径应小于合成高吸油树脂的粒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6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