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66911.5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3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林;孙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福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5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银行 取款 三维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三维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用于考勤、准入领域,而在银行存取款尤其是办理定存等业务时,通常需要排队叫号办理,较为麻烦而且需要柜台的服务人员协助处理,人力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节约时间和人力的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先建立银行客户的人脸和脖子的图像特征数据库;
(2)扫描人脸和脖子,从前往后扫描一次并存储为第一图像,再从上到下扫描一次并存储为第二图像;所述的从前往后是指从人的鼻子到人的耳朵;
(3)通过处理器模块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整合为三维人脸图像;
(4)对上述三维人脸图像进行分区域特征提取,建立区域一的特征、区域二的特征、区域三的特征、区域四的特征;并与图像特征数据库进行多通道并行比对;
(5)当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中没有特征比对成功或只有1个特征比对成功,则将此提取的特征存储入图像特征数据库,且此提取的区域一到四的特征在逻辑上相互关联;
(6)当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中有2个特征比对成功,则回到步骤(2);
(7)当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中有3-4个特征比对成功,则人脸识别完成。
前述的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在步骤(4)中,区域一到区域四分别为脸型、鼻子、嘴巴、脖子。
前述的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在步骤(4)中,所述的多通道并行比对采用FPGA处理器实现。
前述的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通过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扫描仪同时进行人脸扫描。
前述的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在步骤(5)中,逻辑上相互关联是指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作为一个整体,应当共同与图像特征数据库比对。
前述的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通过存储单元储存图像特征数据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维人脸识别,无需排队叫号,通过机器人脸识别从而完成身份验证,然后即可办理银行存取款等业务,非常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用于银行存取款的三维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先建立银行客户的人脸和脖子的图像特征数据库;
(2)扫描人脸和脖子,从前往后扫描一次并存储为第一图像,再从上到下扫描一次并存储为第二图像;所述的从前往后是指从人的鼻子到人的耳朵;
(3)通过处理器模块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整合为三维人脸图像;
(4)对上述三维人脸图像进行分区域特征提取,建立区域一的特征、区域二的特征、区域三的特征、区域四的特征;并与图像特征数据库进行多通道并行比对;
(5)当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中没有特征比对成功或只有1个特征比对成功,则将此提取的特征存储入图像特征数据库,且此提取的区域一到四的特征在逻辑上相互关联;
(6)当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中有2个特征比对成功,则回到步骤(2);
(7)当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中有3-4个特征比对成功,则人脸识别完成。
在步骤(4)中,区域一到区域四分别为脸型、鼻子、嘴巴、脖子。
在步骤(4)中,所述的多通道并行比对采用FPGA处理器实现。
通过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扫描仪同时进行人脸扫描。
在步骤(5)中,逻辑上相互关联是指区域一到四的特征作为一个整体,应当共同与图像特征数据库比对。
通过存储单元储存图像特征数据库。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福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福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6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系统集成小区服务系统
- 下一篇:一种漏洞分析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