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67362.3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2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玲;马荣全;郭春华;危鼎;马明磊;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钢管 混凝土 密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构件中常有多层加劲板,在超高层建筑中,钢管混凝土常用于柱、伸臂桁架处。无论是钢管柱还是伸臂桁架,往往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给确定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并保证浇筑后混凝土的密实度带来较大的困难。
钢管混凝土浇筑中,一般采用三种施工工艺:高位抛落免振捣法,利用混凝土下落时产生的动能达到振实混凝土的目的,即在空中将混凝土抛落,需要自由落体高度在4米以上。泵送顶升浇筑法,即在钢管接近楼地面的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带闸门的进料支管,直接与混凝土泵送管相连,将混凝土从下部压入,利用混凝土泵送压力将混凝土从下部逐渐顶升到上部指定高度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将混凝土相对均匀地压入到钢管柱内各处;立式手工浇捣法,混凝土自钢管上口灌入,即通过人工进入钢管内部,实施逐层振捣,以达到最大密实度。
上述施工浇筑的三种方法,由于内部加劲板的存在,常在钢管内壁与加劲板的上、下位置,由于积累空气无法排除而产生窝气,导致局部孔洞或空腔。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密实缺陷,现行规范推荐的钢管混凝土密实度检测方法,包括:管外敲击法、超声波法或钻芯取样法。
管外敲击法检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时,采用的是空腔处敲击的声音不同于密实处来判断,但当钢管壁厚度在2cm以上时,敲击法辨识声音变化,其检测结果往往偏差较大。超声波检测法,由于内部环向加劲板的存在,波的传输会沿加劲板绕射,很难实现对穿;钻芯法采取的是在钢管混凝土柱芯内钻芯,但钻取位置不能在加劲板与钢管壁处实施,混凝土空腔缺陷不能发现,且上述三种方法均需要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即进行事后混凝土密实度的判断。钢管柱或伸臂桁架通常领先于楼地面层施工,一般处于悬臂状态,属于在空中作业,检测人员不易就近检测,需要借助专业的爬梯或搭设临时操作平台,不仅费时且作业环境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解决现有混凝土密实度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检测偏差大、加劲板处的混凝土空腔缺陷不能被发现、混凝土凝固后进行检测为修补带来困难、空中作业耗时且危险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包括:
提供钢管,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
检测钢管外壁上各个位置点的温度;
将所述各个位置点的温度与基准温度进行比较,以得出混凝土密实度缺陷的位置点。
提供了一种监测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通过监测得出混凝土的不密实处,指导混凝土浇筑,及时对不密实处进行处理,本发明监测混凝密实度非常简便且准确性高。解决了管外敲击法存在的检测偏差大的问题、超声波检测法因加劲板的存在而无法检测的困难、以及钻芯法不能发现混凝土空腔的问题,本发明为一种检测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的方法,避免了混凝土凝固后在检测密实度而带来的修补困难。
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检测钢管外壁上各个位置点的温度包括:提供红外热像仪,通过所述红外热像仪检测钢管外壁上各个位置点的温度。
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长焦镜头或者广角镜头安装于所述红外热像仪上,用于适应远距离监测所述钢管外壁的温度。
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选用热灵敏度小于等于0.05℃的红外热像仪。
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得出混凝土密实度缺陷的位置点后,对所述混凝土密实缺陷的位置点进行密实处理。
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对所述混凝土密实度缺陷的位置点进行密实处理包括:对所述混凝土密实度缺陷的位置点的混凝土采用振捣棒,进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得出混凝土密实度缺陷的位置点包括:
当所述钢管外壁上各个位置点的温度变化与基准温度不同时,则判断该位置点处的混凝土密实度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为本发明监测钢管混凝土密实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7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