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纸机损纸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69837.2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诸建华;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B1/32 | 分类号: | D21B1/32;D21B1/34;D21F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机损纸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领域用于损纸破碎的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造纸机损纸的处理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造纸机损纸处理池未加回流管,损纸入池后要加大量水稀释,且容易阻塞,阻塞后难以疏通,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理:损纸池阻塞后会造成纸机被迫停下来,给企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并且,损纸池一旦阻塞需要大量的水去稀释,搅拌器抽浆泵将不停的开启,水耗和电耗将大大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纸机损纸处理池,其加装回流管工艺,能有效的防止抽浆泵在抽浆的过程中发生损纸堵塞进浆管的问题,从而减少了水耗和电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造纸机损纸处理池,包括损纸池、碎浆机、清水注入管和流浆管路,所述损纸池的底部侧壁开有底部出口a,所述碎浆机有两台,所述流浆管路包括进浆管、抽浆管、回流管和出浆管,所述进浆管的起始端与损纸池的底部出口a相通,进浆管与抽浆管之间安装了浆泵,所述抽浆管、回流管与出浆管,通过三通管接头连接在一起,回流管和出浆管上均安装有流体控制阀,所述回流管的输出端b与损纸池内的底部出口a边缘相距10~100cm,以产生局部激流;所述回流管的输出端b与损纸池内的底部出口a相平行,输出端b朝向与开有底部出口a的侧壁相反;所述三通管接头为异径三通管接头;所述回流管的管径小于出浆管的管径;所述出浆管的管径不大于抽浆管的管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加入的清水量会大大减少,因为抽浆泵在抽浆过程中,其回流管在损纸池底部喷出的浆液在损纸池底部出口附近产生局部的激流,从而有效的消除损纸池底部出口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造纸机损纸处理池,包括损纸池1、碎浆机2、清水注入管7和流浆管路,损纸池1的底部侧壁开有底部出口a,清水注入管7的清水出口d在底部出口a的相对另一侧,碎浆机2有两台,并排安装在损纸池中部,流浆管路包括进浆管4、抽浆管41、回流管42和出浆管43,进浆管4的起始端与损纸池1的底部出口a相通,进浆管4与抽浆管41之间安装了浆泵3,抽浆管41、回流管42与出浆管43,通过三通管接头5连接在一起,回流管42和出浆管43上均安装有流体控制阀6,流体控制阀6可以是仅有闭合功能的电磁阀或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电磁阀,回流管42的输出端b设在损纸池1内的底部出口a边上,与底部出口a的边缘距离为10~100cm,优选为50cm,出浆管43的输出端c将损纸浆直接输向挂面箱板纸的原料加工工序中,如输向造纸机的原料加工池。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回流管42的输出端b与损纸池1内的底部出口a相平行,输出端b的朝向与开有底部出口a的侧壁相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三通管接头5为异径三通管接头,回流管的管径小于出浆管的管径,所述出浆管的管径小于抽浆管的管径。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三通管接头5为异径三通管接头,回流管的管径小于出浆管的管径,所述出浆管的管径等于抽浆管的管径。
运行时,当造纸机断纸时产生大量的损纸从损纸池1上方掉入池内,碎浆机2启动将不断掉落的大片损纸进行打碎,同时清水注入管7不断注入清水以稀释池内的碎纸浆,浆泵3启动,将纸浆抽走,一部分纸浆通过回流管42返回损纸池1,并对底部出口a周围冲击产生激流,将底部出口a周围的碎纸屑冲散,防止出口被碎纸堵塞,另一部分纸浆通过抽浆管41输入到原料加工池作为挂面箱板纸的原料进行再加工。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69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微纤纤维素的方法以及所产生的微纤纤维素
- 下一篇:精插无刺钢丝绳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