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瓣式变径球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0033.4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粉霞;赵振峰;邵媛;薛晓伟;任国福;冯长青;冯飞;蒙鑫;胡开斌;胡相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14 | 分类号: | E21B34/14;E21B43/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邱志贤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瓣式变径球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压裂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瓣式变径球座。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气田多层多段的压裂方式主要有不动管柱水力喷砂,裸眼封隔器,拖动管柱的连续油管底封、填砂压裂以及水力泵送可钻桥塞等工艺。
不动管柱水力喷砂,裸眼封隔器多采用滑套类工具,滑套间级差式设计导致管径缩小,压裂排量受限,压完滑套、球座留在井下,最终井筒内通径较小。
连续油管拖动则受到井区道路、底封封隔器工具性能及操作水平的限制,施工效率有限,且费用较高。
水力泵送可钻式桥塞具有压前井筒全通径、压裂段数不受限,可光套管压裂等优点,缺点是采用连续油管钻塞耗时长,风险大(有损伤套管的可能),成本高。
目前国内油气井多层多段压裂改造工具中存在气井多层多段压裂改造,改造段数受限制,不具备一次连续分压一口井的能力,不能实现油、气田直井、水平井无限段、段间无限簇改造,压前井筒保持较大全通径的问题,同时光套管压裂,施工排量小,改造效果查,单井产量底。且压后球座主体,球座散落,压后钻塞造成堵塞的风险,作业成本高,施工效率底。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油气井产能,保持井筒完整性,为后期生产及井下作业提供了较大作业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完成油、气井多层多段压裂改造,改造段数不受限制,具备一次连续分压一口井的能力,能实现油、气田直井、水平井无限段、段间无限簇改造,压前井筒保持较大全通径,光套管压裂,施工排量大,改造效果好,单井产量高的分瓣式变径球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瓣式变径球座,包括投送工具芯、投送工具锥筒、球座上片,球座下片、座子;
所述的投送工具锥筒套设在投送工具芯杆上端,并通过剪切销钉一与投送工具芯杆连接,所述的座子套设在投送工具芯杆下端,并通过剪切销钉二与投送工具芯杆连接;
所述的球座上片和球座下片是数量相等的多个,且周向交替均匀分布,所述的多个球座下片均匀安装在投送工具锥筒的下端,所述的多个球座上片分别通过剪切销钉三均匀安装在投放工具锥筒的上端,且球座上片下端插入到均匀分布的球座下片之间的缝隙中;
所述的投送工具锥筒上端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弹簧锁定机构,所述的投送工具芯杆中部设有卡槽,且卡槽与第一弹簧锁定机构位于同一条垂线上,所述的每个球座上片设有延伸部,该延伸部的下端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座子上端的内表面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与固定槽位于同一条垂线上的第二弹簧锁定机构,所述的固定槽与第二弹簧锁定机构的距离小于卡槽与第一弹簧锁定机构的距离。
所述的第一弹簧锁定机构和第二簧锁定机构都是由弹簧和卡销组成,所述的投送工具锥筒上端的内侧面和座子上端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的弹簧一端与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的卡销连接。
所述的球座下片的下端设有尾翼,所述的座子的顶部设有位移插槽,所述的第二弹簧锁定机构位于位移插槽下方。
所述投放工具锥筒安装球座上片处设有支撑斜面。
所述的球座上片和球座下片分别是两个,且由同一锥筒切割而成。
所述的第一弹簧锁定机构是两个,分别对称设在投送工具锥筒上端的内侧面上,所述的卡槽也是两个,分别对称设在投送工具芯杆中部,且每个第一弹簧锁定机构与卡槽位于同一条垂线上。
所述的球座球座上片、球座下片采用可溶材料制成聚乳酸PLA制成。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分瓣式变径球座,能满足油、气井多层多段压裂改造的需求。
一、全井段预置同一固定座、压裂时投送相同的可溶套管球座,无极差设计,改造段数不受限,能实现油、气田直井、水平井无限段、段间无限簇改造。
二、压前预置固定座随固井管柱下入预置位置,内径与套管内径相当,井筒保持较大全通径。
三、光井筒压裂,施工排量大,改造效果好,单井产量高。
四、压后分瓣式变径球座主体部件球座上片、球座下片随时间推移逐步溶解,失去支撑后球座则自行散落,避免了钻磨球座的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五、溶解后井筒内可以形成较大全通径,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油气井
产能,同时较好的井筒完整性,为后期生产及井下作业提供了较大作业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井下预置工作筒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瓣式变径球座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瓣式变径球座丢手后球座结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0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