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灭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1012.4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6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龚恒翔;朱国军;喻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利贞元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02566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蝗装置。
背景技术
蝗虫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害虫,它对性外激素比较敏感。为了灭蝗每年全国安排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但灭蝗效果不佳。由于蝗虫能飞,因此采用现有的灭蝗方式往往会导致蝗虫满天飞,但真正杀死的蝗虫却很少,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灭蝗效果好、灭蝗成本低的灭蝗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灭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灭蝗箱(1)、防退斗(7)和布袋(9),其中灭蝗箱(1)内设有一层阻拦网(2),该阻拦网的四周与灭蝗箱(1)内壁固定,该阻拦网(2)网眼的孔径为1-3mm;所述阻拦网(2)左侧竖直设有一组定位套(3),该定位套固定在所述灭蝗箱(1)下箱壁的内表面上,每个定位套(3)上插有一根毛刷(4),该毛刷上沾有性外激素,且灭蝗箱(1)的左箱口由密封板(5)封闭;所述阻拦网(2)右旁的灭蝗箱(1)下箱壁上竖直开有一个蝗虫出口(1a),该蝗虫出口的下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有一个蝗虫收集件(6),这个蝗虫收集件(6)位于灭蝗箱(1)下方;
所述防退斗(7)为塑料件,该防退斗水平装在所述灭蝗箱(1)的右部,且防退斗(7)通过支撑架(8)支撑在灭蝗箱(1)的下箱壁上;所述防退斗(7)为左小右大的斗状结构,其小口端的开口直径为2-3mm,并在小口端具有n条剪缝(7a),这些剪缝从防退斗(7)的小口端向其大口端设置,并将防退斗(7)左部剪成n+1个小防退出部;所述布袋(9)右端开口的四周与灭蝗箱(1)右箱口的四周固定,该布袋左端的开口固套在所述防退斗(7)的大口端外面。
在上述结构中,毛刷(4)上的性外激素吸引蝗虫,蝗虫从防退斗(7)处进入灭蝗箱(1)内,并被阻拦网(2)拦住,蝗虫从灭蝗箱(1)的蝗虫出口(1a)处落入蝗虫收集件(6)中,这样就将蝗虫收集起来,以便后续采用常规方式将蝗虫全部杀死,灭蝗方便、高效,整个灭蝗过程基本不用人工干预,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通过这个装置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社会价值,使用范围和区域很广泛。
为了更有效地吸引蝗虫,所述毛刷(4)的数目为3-8根。
为了便于安装固定,所述灭蝗箱(1)通过安装架(10)支撑在地面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毛刷(4)上的性外激素吸引蝗虫,蝗虫从防退斗处进入灭蝗箱内,并被阻拦网拦住,最后通过蝗虫收集件将蝗虫收集起来,以便后续将蝗虫全部杀死,灭蝗方便、高效,灭蝗成本低廉,整个灭蝗过程基本不用人工干预,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通过这个装置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社会价值,因为不需要耗电所以适用范围和区域很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灭蝗装置,主要由灭蝗箱1、阻拦网2、定位套3、毛刷4、密封板5、蝗虫收集件6、防退斗7、支撑架8、布袋9和安装架10构成。其中,灭蝗箱1为白色透明箱体,这样就便于观察灭蝗箱1内的情况,该灭蝗箱1的左箱体和右箱体敞开,且灭蝗箱1水平设置,并通过安装架10支撑在地面上。
灭蝗箱1内设有一层阻拦网2,该阻拦网2的四周与灭蝗箱1内壁固定,该阻拦网2网眼的孔径为1-3mm,并可进一步优选为1.5、2、2.5m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防止蝗虫穿过阻拦网2。所述阻拦网2左侧竖直设有一组定位套3,该定位套3固定在灭蝗箱1下箱壁的内表面上,且定位套3的数目可根据具体需要作用相应调整,并可优选为为3-8个。每个定位套3上插有一根竖直设置的毛刷4,该毛刷4上沾有性外激素,且灭蝗箱1的左箱口由密封板5封闭。当毛刷4上的性外激素挥发完后,可以先打开密封板5,再将毛刷4取下,重新沾上性外激素后将其放入灭蝗箱1中,最后装上密封板5。
所述阻拦网2右旁的灭蝗箱1下箱壁上竖直开有一个蝗虫出口1a,该蝗虫出口1a的下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有一个蝗虫收集件6,这个蝗虫收集件6位于灭蝗箱1的下方。在本案中,蝗虫收集件6可以选择收集带或者收集瓶,若采用收集袋,则通过抱箍箍紧在蝗虫出口1a外面;若采用收集瓶,则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蝗虫出口1a外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利贞元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利贞元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1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硅胶防烫夹
- 下一篇:一种采集网纹藤壶成熟个体的简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