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叶轮式增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2231.4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1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霍树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山湖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6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5280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轮 圆锥面 增氧机 高效叶轮 主叶片 水花 无序碰撞 叶轮转轴 增氧效果 倒锥形 斜向上 上端 圆锥 辐条 水中 下端 转轴 跌落 叶片 氧气 能耗 | ||
一致高效叶轮式增氧机,其叶轮具有多个主叶片以及第一圆锥面,第一圆锥面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形成倒锥形,主叶片位于第一圆锥面与叶轮转轴之间,构成连接在第一圆锥面与转轴之间的辐条。本发明的优点是减少了水流对叶轮无序碰撞产生的阻力,使叶片能够搅起更多的水流,同时,斜向上飞起的水流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并在叶轮以外的区域跌落,溅起更多的水花,溅起的水花不会对叶轮产生阻力,却能使更多的氧气溶于水中,从而既提高了增氧机的增氧效果又降低了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氧机。尤其涉及应用在鱼塘等水池中的叶轮式增氧机。
背景技术
叶轮式增氧机利用叶轮搅拌水产生水花,使得更多的氧气溶于水中,实现水体增氧。目前公知的叶轮式增氧机所采用的叶轮结构,容易使叶轮搅起的水花反过来对叶轮产出无序碰撞,叶轮旋转阻力大,难以达到最佳增氧效果,同时增加了电机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叶轮式增氧机,以提高增氧效果、降低能耗。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叶轮式增氧机,包括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叶轮,叶轮具有多个主叶片,叶轮具有第一圆锥面,第一圆锥面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形成倒锥形,叶轮的主叶片位于第一圆锥面与叶轮转轴之间,构成连接在第一圆锥面与转轴之间的辐条。
作为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可采用下述附属的技术方案。
所述叶轮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圆锥面,第二圆锥面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形成倒锥形,所述主叶片的靠近转轴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圆锥面上。
所述第一圆锥面的轴向高度不大于所述主叶片的轴向高度。
在所述第一圆锥面的背向所述主叶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副叶片。
所述主叶片的朝上的一面是斜弧面。
本发明的优点是,叶轮的第一圆锥面使得由叶片搅起的水流迅速向斜上方飞到叶轮的外侧,减少了水流对叶轮无序碰撞产生的阻力,使叶片能够搅起更多的水流,同时,斜向上飞起的水流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并在叶轮以外的区域跌落,溅起更多的水花,溅起的水花不会对叶轮产生阻力,却能使更多的氧气溶于水中,从而既提高了增氧机的增氧效果又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叶轮的俯视正投影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仰视图;
图5是图2的后视图;
图6是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叶轮式增氧机,如图1所示,包括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叶轮1。叶轮1具有多个主叶片2。增氧机工作时,依靠自身的三个浮球3浮在水面上,叶轮1完全浸在水下。
参见图2并结合图3,增氧机的叶轮具有第一圆锥面4,第一圆锥面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形成倒锥形。叶轮的主叶片2位于第一圆锥面4与叶轮转轴5之间,构成连接在第一圆锥面4与转轴5之间的辐条。叶轮旋转时,主叶片2带动的水流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第一圆锥面4,再沿第一圆锥面4向斜上方飞到叶轮的外侧,由此减少了水流对叶轮无序碰撞产生的阻力,降低了增氧机的能耗,同时还能使叶片搅起更多的水流。另一方面,斜向上飞起的水流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并跌落在叶轮以外的区域,溅起更多的水花,溅起的水花不会对叶轮产生阻力,却能使更多的氧气溶于水中,提高了增氧机的增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山湖机电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山湖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2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