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3338.0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强;陈乃仕;蒲天骄;屈富敏;葛贤军;李丹;王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分布式 发电 需求 响应 控制 策略 仿真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系统包括模型层、感知层、控制层、应用层和评估层;所述模型层为所述仿真系统提供了仿真环境,构造了仿真场景;所述感知层对模型层进行处理,提取并整理当前场景状态,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源;应用层用于生成调度方法;所述控制层执行应用层生成的调度方法,控制模型层实现动作响应,同时控制层对模型层进行调节,向模型层下发控制指令;评估层根据模型层的响应情况,提取用电指标,为应用层提供需求响应控制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层包括电源模型和负荷模型;
所述电源模型包括分布式电源模型和常规电源模型;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包括风电模型、光伏模型和储能模型,所述常规电源模型包括水电模型和火电模型;
所述负荷模型包括柔性负荷模型和常规负荷模型;所述柔性负荷模型包括HVAC系统模型和热水器模型;所述常规负荷模型包括恒功率负荷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型的特性包括分布式电源和常规电源的响应特性、动作特性和功率特性;负荷模型的特性包括柔性负荷和常规负荷的响应特性、动作特性和功率特性;
电源模型的粒度设置到分布式电源和常规电源的区域级、集群级和对象级;
负荷模型的粒度设置到柔性负荷和常规负荷的区域级、集群级和对象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电源侧,所述感知层收集分布式电源和常规电源的装机总容量、最大可发出力、最低允许出力、最大可发电流、最低允许电流、可控比例和响应特性;
在负荷侧,所述感知层收集配网柔性负荷和常规负荷的代数总加、无约束用电需求量、分状态最低用电需求量、分状态可调用电需求量、分状态柔性负荷可调度比例和响应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依据感知层提供的场景状态描述,结合评估层提供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生成调度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层为应用层提供的数据源包括模型数据和策略数据;
模型数据包括电源数据和负荷数据;
电源数据包括分布式电源和常规电源的可调度发电容量、最低需求容量的历史值、最低需求容量的当前值及最低需求容量的预测值;
负荷数据包括柔性负荷和常规负荷的分状态可调度用电需求容量、分状态最低需求容量的历史值、分状态最低需求容量的当前值及分状态最低需求容量的预测值;
策略数据来自评估层生成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层对模型层的可调度发电容量、可调度用电需求容量进行调节,向模型层下发基于容量要求、时间要求和速率要求的控制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层为动作层,控制层中的控制器对应的控制方法包括直接控制、激励控制和价格控制;直接控制可以直接操作负荷的开断及使用情况;激励控制根据协议赋予控制器调节负荷的能力,并对用户负荷做出补偿;价格控制由用电负荷根据价格自行判断用电的需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根据控制程度可分为全权控制、半自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全权控制的控制器可以完全掌握负荷的用电情况;半自动控制的控制器需要用户的设置与操作;全自动控制的控制器根据程序设定,结合应用场景调整负荷用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纳分布式发电的需求响应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层根据模型层的响应情况,提取的用电指标包括发电总量、用电总量、发电利用率、用户舒适度、经济最优性和曲线平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33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链路的双向转发检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特高压直流套管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