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4621.5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1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萍;郝利炜;张觊;唐文宇;熊运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1 | 分类号: | A61L9/01;A61L9/013;A61L10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连生 |
地址: | 10004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除臭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污泥、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园林废弃物等可燃固废的恶臭控制和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具体为一种污泥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量也在逐年增长。城市污水厂污泥产生于城市生活污水的生化处理的阶段,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初次和二次沉淀池,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时产生的体积最大、最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副产品。污泥的产生量大,处理1000吨城市生活污水约产生1吨含水率为80%的污泥。污水处理厂的全部建设费用中,用于污泥处理的部分最高可达到70%。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大、面广,主要是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残羹剩饭、下脚料等混合物。在国内,一些食堂、宾馆、饭店等饮食单位的有机垃圾产生量惊人。北京市每天生产餐厨垃圾大约有1600多吨,据重庆大学负责完成的《重庆市主城区餐厨垃圾产量调查及理化性质分析报告》,2007年重庆市主城区餐厨垃圾每天的产量约为1000吨;截至2003年,上海市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也已达1100吨。
污泥热处理过程必然产生恶臭污染。恶臭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一种形式,但由于其特殊性,很多国家将其作为单列公害对待,属于当今世界七种典型公害(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振动、地面下沉、恶臭)之一。恶臭气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嗅觉并通过呼吸给人体造成伤害,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各种恶臭造成的不满情绪和投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对恶臭的投诉超出环境污染总投诉的90%以上。在日本和香港等地区,恶臭污染已成为公众投诉的主要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恶臭污染事件频繁发生,恶臭投诉在整个环境投诉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居第二位,恶臭污染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恶臭污染防治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恶臭污染物治理”。
针对污泥源头的恶臭污染源头原位捕捉、吸附和降解,会取得比单纯后续处理外逸散恶臭污染气体更好的效果。原位控制思想在堆肥氮素损失控制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即在堆肥过程中通过加入一定数量的控制材料将堆肥产生的铵态氮形成沉淀,以鸟粪石形态固定于堆肥中,这样不仅使堆肥氮素损失减少90%以上,提高了堆肥产品品质,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恶臭污染中氨气的浓度,减少了污染排放。污泥收集和处理过程中臭气产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主要集中于对臭气产生后的去除,对臭气的原位除臭技术缺乏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焚烧处理的污泥恶臭原位除臭剂的制备技术,利用地沟油及固体废弃物制备出污泥的原位除臭剂,不仅解决困扰污泥干化及焚烧过程中的恶臭处理难题,而且可以以废治废,减少大气PM2.5类物质排放总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污泥除臭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分选:将餐厨垃圾去除无机杂物,分选出含油水+固形物;
B、油脂提炼:将经过分选后的含油水+固形物放入立式分级容器内,在蒸煮温度115~130℃常压条件下蒸煮,立式分级容器上方有溢流孔,油脂从上方溢流孔溢流出后,收集在容器内;
C、萃取:将含有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原料粉碎至粒径5~10cm,放入步骤B所得的油脂中萃取,所述含有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原料与油脂的质量比为1:3~1:1,油脂温度≥150℃,搅拌混匀,萃取20~40min,得到油浸的含有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原料,即萃取后基础物质;
D、粉磨:将萃取后基础物质送入球磨机,粉磨至粒径≤1mm,得到均匀基础物质;
E、调和:在均匀基础物质中添加0.5%~1.5%的表面活性剂和0.5%~1.5%发泡剂,制备成污泥除臭剂。
进一步的,步骤C所述含有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原料为林业废弃物、农业秸秆、稻壳、木屑、树皮、甘蔗渣其中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步骤E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所述发泡剂为造纸厂排出的碱性纸浆废液。
进一步的,步骤B中的蒸煮温度为120℃。
进一步的,步骤C油脂温度为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4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