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浓度氮、磷、硫废水资源的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4834.8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8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1B25/45;C01F11/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杨敏 |
地址: | 44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废水 资源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回收废水中氮、磷和硫等资源的方法,尤其是自高浓度氮、磷、硫的废水中回收氮、磷生产缓释肥及回收硫生产石膏的方法,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背景技术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其中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中国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但是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是水体总的氮和磷超标,高浓度含氨氮、含磷废工业废水处理不达标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现有的技术投资运行费用很高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与此同时,氮和磷是动植物生长的必须营养成分,现有的磷肥生产都是开采磷矿,而大自然中的磷元素循环非常慢,这就导致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磷循环被破坏的现象。
这样就形成一种矛盾,一方面是高浓度含氨氮、含磷及硫酸根工业废水处理不达标排入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氮、磷及硫元素白白浪费;而另一方面却是氮、磷及硫元素的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
鉴于现状,解决水体富营养以及资源消耗的问题,回收氮、磷等元素予以再次循环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上述的一方面是高浓度含氨氮、含磷以及硫酸等废工业废水处理不达标排入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另一方面自然资源中氮磷硫等元素消耗严重而渐现匮乏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高浓度氮、磷、硫废水资源的回收方法,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硫等资源,以减少自然资源中上述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高浓度氮、磷、硫废水资源的回收方法,是在同时含有氨氮、磷和硫酸根的高浓度废水中先投加过量的氧化镁,使其与水中的磷酸根和铵根离子充分反应,生成磷酸铵镁的沉淀,取出沉淀物;然后在剩余的含有硫酸根的废水利用氢氧化钙与其反应生成硫酸钙。
所述的高浓度氮、磷、硫废水资源的回收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检测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和总磷含量,根据反应
Mg2++PO43-+NH4++6H2O→MgNH4PO4·6H2O↓
Mg2++HPO42-+NH4++6H2O→MgNH4PO4·6H2O↓+H+
Mg2++H2PO4-+NH4++6H2O→MgNH4PO4·6H2O↓+2H+
计算出氧化镁的投加量,在其基础上过量投加,一般为1.3-2倍投加量,控制反应PH值为9-11;
第二,进入反应池并搅拌,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之间,选择间歇式进水;
第三,排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取出沉淀物磷酸铵镁,干燥回收;上清液进行下一步反应脱硫酸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48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