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机械式排球训练器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4912.4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4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琴;霍宪奇;郭建州;赵林;曾庆华;孙慧霞;王发昌;薛猛;刘薇;朱晓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远志 |
主分类号: | A63B69/40 | 分类号: | A63B69/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商***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机械式 排球 训练 器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球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目前排球训练器材在实际应用中训练效果差,还不能真正模拟陪练员动作,发球用力调节及移动发球、传球、垫球、叩球等高难度训练还是靠陪练员来实现的,这样陪练员工作强度大,效率低且陪练员不具备长时间供球的能力,直接影响训练员技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机械式排球训练器材,它结构简单合理新颖,操控简便,造价低,能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陷并兼具其优点,训练效果好,实用性强。
实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器材由电机、蜗牛式壳体、牛角式漏斗、槽轮支架及道轨组成,蜗牛式壳体经法兰与电机、牛角式漏斗连接,蜗牛式壳体经转轴与槽轮支架连接,槽轮支架与道轨滚动接触,电机与槽轮支架焊接。
为了给击打排球不同动作提供动力,调节打球力的大小,模拟陪练员走动发球、传球、垫球、叩球等动作,该电机有三台,第一台为变频电动机经法兰与蜗牛式壳体连接,它的轴垂直插入蜗牛式壳体内、轴端经法兰连接着发球器;第二台为步进电机粘接在蜗牛式壳体上侧,它的轴上有锥形齿轮、击发块和齿轮;第三台为变频电动机经焊接、轴承连接在槽轮支架下端。
为了模拟陪练员各种打球动作,及提高训练员接球的难度,蜗牛式壳体出球口处的一段腔体为倒喇叭式,出球口外侧套着一个能扭动的喇叭式出球管,出球管内壁上有螺旋线并经滚轮与蜗牛式壳体出球口处一段腔体活动连接,出球口一面设置有小轴,出球口左侧面中间有法兰并有一小圆孔、右侧面中间有法兰并有一大圆孔、上侧面有一个矩形孔、下侧面有一个转轴,小圆孔、大圆孔带法兰的及牛角式漏斗下口圆心相对,牛角式漏斗内设置有半球形球模,沿半球形球模开口直径上有轴,该轴经轴承与牛角式漏斗壁滚动接触,其轴端有锥形齿轮。
为了模拟陪练员走动击打排球各种动作,在槽轮支架下端设置了三个槽轮均经轴承与槽轮支架连接,第一个槽轮与第三台变频电动机共轴并且与第二个槽轮在一条道轨上滚动,第三个槽轮在另一条道轨上滚动,第三个槽轮的轴经调节杆与蜗牛式壳体出球口一面的小轴连接,调节杆上有调节孔。
为了将排球打到训练员区域内,设置的发球器为异径管状,发球器大径端为球缺状,两球缺开口圆心相对,发球器小径端为椭圆开口,椭圆开口一侧有一个弹簧式直角三角形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小锐角端焊接在发球器壁上,控制开关大锐角端伸入发球器壁内,控制开关直角端伸出发球器壁外并带有微型滚轮和矩形孔,矩形孔内穿插着一个一端带弹簧楔子状滑动块,滑动块沿发球器外壁上长方形槽内滑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新颖,能模拟陪练员走动发球,传球、垫球、叩球等打球动作,用力可调节,击打出的排球运动方向可随机变化、旋转有力精准,能实现对球路及落球点的控制,能覆盖训练员的整个训练场区,训练员接球难度大,训练难度高,但也能降低训练难度,比同类器材发球灵活、机动、快捷、发球自动化程度高,能训练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能对训练员每个动作进行训练、且满足训练人员体能与实战训练的需要,训练技能提升快,也可供教学使用,实用性强。在使用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不仅适用公共活动场所、绿地、也适用于居民小区活动锻炼,适用范围广。在制作方面与同类器材及功能相同部件相比容易制作,制作用工少、能耗低、所用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容易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1的A-A向蜗牛式壳体剖视图;
附图5为附图2上的B-B向牛角式漏斗剖视图;
附图6为附图4上的发球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的俯视图;
附图8为附图5上半球形球模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附图8的俯视图;
附图10为附图4上的滚轮及带齿滚动架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附图10的俯视图;
附图12为附图10的侧视图;
附图13为模块控制电机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14为第二台步进电机轴上的击发块大样图;
附图15为附图14的侧视图;
附图16为附图6的局部结构大样图;
附图17为附图16的俯视图;
附图18为附图16的D-D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远志,未经李远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4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