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流本安电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5054.5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泉八方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44;H02H9/04;H02H3/20;H02H3/0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5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用本安电源,具体是一种恒流本安电源。
背景技术
矿井下需要恒流供电的本安型设备都工作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因而其电源为了满足设备的工作环境要求也必须一同封装在隔爆壳体内,这就导致本安型设备存在自重大、运用不灵活、以及个别功能无法全面实现的问题,进而影响本安型设备的使用方便性。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为矿井下需要恒流供电的本安型设备供电的全新本安型电源,以解决现有矿井下需要恒流供电的本安型设备自重大、运用不灵活、以及个别功能无法全面实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矿井下需要恒流供电的本安型设备自重大、运用不灵活、以及个别功能无法全面实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恒流本安电源。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恒流本安电源,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和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其中,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光电耦合器红外接收管IC2-2、型号为HP1542的第一集成模块IC1和第一场效应管Q1,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单向可控硅SCR1、第三集成模块IC3第二单向可控硅SCR2、型号为HL051D的第三集成模块IC3、三极管Q4、第二场效应管Q2、光电耦合器红外发射管IC2-1、第三场效应管Q3、第二瞬态电压抑制器TVS2和第三瞬态电压抑制器TVS3;
整流滤波电路的正输出端和变压器T的第一原边的异名端连接,正输出端和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连接,第一瞬态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和第五晶体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五晶体二极管D5的阳极和变压器T的第一原边的同名端连接,变压器T的第一原边的同名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通过第十五电阻R15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第九电阻R9和第一集成模块IC1的第7管脚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原边的同名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和第一集成模块IC1的第5管脚连接,还通过第八电阻R8和第六晶体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六晶体二极管D6的阴极和第一集成模块IC1的第8管脚连接,变压器T的第二原边的异名端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第8管脚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阻R4和整流滤波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第8管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七电阻R7、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第8管脚还和光电耦合器红外接收管IC2-2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红外接收管IC2-2的发射极连接在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之间,第8管脚还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集成模块IC1的第3管脚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和整流滤波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还通过第三电阻R3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C2,第1管脚连接在第七电阻R7和第十二电阻R12之间,第1管脚和第2管脚之间连接有第六电阻R6,第六电阻R6两端并联有第四电容C4,第6管脚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第4管脚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第4管脚还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还通过第十四电阻R14和整流滤波电路的负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泉八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阳泉八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5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