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毂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6060.2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5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匡斌;徐继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汇联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毂制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轮毂模具。
背景技术
轮毂作为汽车最重要的运动部件之一,对其的性能, 重量, 使用寿命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铝合金轮毂以其质量轻、散热快、减震性能好、寿命长、平衡好等优点, 在汽车工业中脱颖而出。铝合金轮毂一般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是一种针对前挂缩孔,增加挂处补缩量、改善性能的轮毂磨具尚未研发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下模承座、下模、下模窗口、分流锥,所述下模承座呈圆柱体,所述下模承座上表面中心设有下模,所述下模承座上表面在下模外部的位置设有若干圆周排列的下模连接孔,所述下模包括第一下模、由第一下模上方凸起形成的第二下模,所述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的侧面设有若干圆周均匀排列的下模划线,所述下模划线从第二下模的侧面的顶端过渡到第一下模上表面中第二下模外部的区域,最后延伸至第一下模侧面的底部,形成一道连贯的凹槽,所述第二下模中心处设有一个分流锥,所述第二下模上表面凸起若干下模窗口,所述下模窗口的中心设有一个下模窗口定位孔;
所述下模承座的底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若干下模风管环,所述下模风管环通过位于其两端的下模风管与外界接触,所述下模承座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下模风管的一端通过固定片固定在开口内。
所述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呈圆柱体,所述第一下模的半径大于第二下模。
所述下模窗口数量为五个,圆周均匀排列在第二下模上。
所述下模窗口呈三角形,其底边呈与第二下模的圆周弧度相匹配的弧形,其底边上凸起一定高度的弧形突起,其顶角和两个底角都倒圆角,所述下模窗口的顶角处凸起一定高度的三角形突起。
所述下模风管环呈圆形,半径由小及大依次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前挂缩孔,增加挂处补缩量、改善性能,改善前是漏气不良大概在10%左右,改善后不良大概在5%左右,有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轮毂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轮毂模具中下模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轮毂模具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轮毂模具,包括下模承座1、下模2、下模窗口4、分流锥5,所述下模承座1呈圆柱体,所述下模承座1上表面中心设有下模2,所述下模承座1上表面在下模2外部的位置设有圆周均匀排列的八个下模连接孔7,所述下模2包括第一下模21、由第一下模21上方凸起形成的第二下模22,所述第一下模21和第二下模2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下模21的半径大于第二下模22,所述第一下模21和第二下模22的侧面设有若干圆周均匀排列的下模划线3,所述下模划线3从第二下模22的侧面的顶端过渡到第一下模21上表面中第二下模22外部的区域,最后延伸至第一下模21侧面的底部,形成一道连贯的凹槽,下模划线3的存在,使得轮毂在高温生产过程中,气流分散,受热均匀。
所述第二下模22上表面中心处设有一个分流锥5,所述第二下模22上表面凸起五个圆周均匀排列的下模窗口4,所述下模窗口4呈三角形,其底边呈与第二下模22的圆周弧度相匹配的弧形,其底边上凸起一定高度的弧形突起41,其顶角和两个底角都倒圆角,所述下模窗口4的顶角处凸起一定高度的三角形突起42,所述下模窗口4的中心设有一个下模窗口定位孔6。
所述下模承座1的底部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半径与第一下模21的半径相同,所述圆形凹槽内设有若干下模风管环9,所述下模风管环9呈圆形,半径由小及大依次排列,所述下模风管环9通过位于其两端的下模风管8与外界接触,空气通过下模风管8进入下模风管环9,再进入分流锥5。所述下模承座1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下模风管8的一端通过固定片10固定在开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汇联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汇联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6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辊形结构件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细高镍空气管的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