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7322.7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0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邵华;刘乐文;何威;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1/06;C08K13/04;C08K7/14;C08K5/3475;C08K5/07;C08K5/134;C08K3/26;C08K3/22;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张文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候型 玻璃纤维 增强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具有如下原料配方:聚丙烯树脂50~84%、低残留物含量的相容剂5~10%、玻璃纤维10~40%、第一热稳定剂0.4~1%、光稳定剂0.1~1%、加工助剂0.3~1%;
其中,所述低残留物含量的相容剂为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型相容剂通过碱性处理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残留物含量的相容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型相容剂97.8~99.5%、碱性化合物0.3~1.7%、第二热稳定剂0.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型相容剂的基体为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α-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型相容剂的极性单体为马来酸酐及其类似物和丙烯酸及其酯类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碱性化合物为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型相容剂的极性单体为马来酸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稳定剂和第二热稳定剂分别选自酚类热稳定剂、胺类热稳定剂、亚磷酸酯类热稳定剂、半受阻酚类热稳定剂、杯芳烃类热稳定剂和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热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稳定剂为紫外光稳定剂,其为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3,5-二叔苯基)-5-氯化苯并三唑和单苯甲酸间苯二酚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加工助剂为低分子酯类加工助剂、金属皂类加工助剂、硬脂酸复合酯类加工助剂和酰胺类加工助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将配方比的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型相容剂、碱性化合物和第二热稳定剂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高温混合、熔融,并挤出造粒,得到所述的低残留物含量的相容剂,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温度范围为180~300℃;
步骤2:将配方比的聚丙烯树脂、第一热稳定剂、光稳定剂、加工助剂、以及上述步骤1中制备的所述低残留物含量的相容剂一起加入混合设备中进行均匀混合;再将得到的混合物和玻璃纤维进行熔融混炼,并通过造粒或粉碎的加工方式得到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温度范围为230~270℃;
步骤2中,所述混合设备为享舍尔混合机、V型混合机、螺带式混合机、螺带式混合机和滚筒式混合机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2中,混合物和玻璃纤维于螺杆挤出机中或捏合机中或班伯里混合机中进行熔融混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候型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物和玻璃纤维的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混炼,混合物和玻璃纤维的喂料方式为:将混合物从双螺杆挤出机主喂料口加入,将玻璃纤维从双螺杆挤出机侧喂料口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73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