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指纹判断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78519.2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金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虎林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指纹 判断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活体指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向棱镜指纹提取面照射光获取彩色指纹图像,计算指纹在棱镜接触的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彩色指纹图像的色彩变化信息;当计算结果满足指纹色彩变化的设定基准条件时判定为活体指纹;色彩信息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成分,一般提取指纹图像的脊线;另外第一时间是指纹接触棱镜输入窗口刚开始提取指纹彩色图像的时间点;
上述基准条件为:ΔG〉ΔR,ΔG〉ΔB和R(1)-G(1)>R(2)-G(2)其中一个正确;
式中R(1)和G(1)是第一时点的彩色指纹的红色成分和绿色成分,R(2)和G(2)是第二时点的彩色指纹的红色成分和绿色成分,ΔR=R(2)-R(1),ΔG=G(2)-G(1),ΔB是第二时点和第一时点的蓝色成分差值;
判断方法是,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间的任意时间点的色彩信息或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间2个以上时间点的色彩信息的平均值是否在基准范围内来判断是否为真假指纹;
活体指纹识别器(100)从用户的指纹提取图像后判断此指纹是否为真假指纹,以此进行用户指纹登记和认证。棱镜(110)包含指纹接触的窗口(110a)和射出口(110b);光源(131)使用包含红色,绿色和蓝色的白色光;
彩色CMOS传感器(135)把照射进来的光转换为数字指纹图像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150);数字指纹图像包含指纹的颜色,亮度及形态信息;
控制单元(150)基于数字指纹图像信息判断输入的指纹是否为真假指纹,因此控制单元包含指纹识别(151)和活体识别(153);
指纹识别(151)通过认证算法进行指纹认证,指纹识别(151)只有从活体识别(153)判定为活体指纹确认后才开始工作;
活体识别(153)基于CMOS传感器(135)发送过来的数字指纹图像判断输入窗(110a)接触的指纹是否为活体指纹;活体识别(153)利用了活体皮肤组织和仿造指纹反射光的不同点,另外指纹在接触棱镜过程中的颜色变化为基础进行真假指纹判断;
判断公式1至公式4是否成立;若都成立则判断为真指纹;
公式1:
R(1)+ΔR+G(1)+ΔG+B(1)+ΔB=R(2)+G(2)+B(2)
公式2:
ΔG〉ΔR,
公式3:
ΔG〉ΔB
公式4:
R(1)-G(1)>R(2)-G(2)
公式中的各变量是相对应颜色的亮度,R(1)是弱压力下的红色成分亮度,G(1)是弱压力下的绿色成分的亮度,B(1)是弱压力下的蓝色成分的亮度;R(2)是高压力下的红色成分亮度,G(2)是高压力下的绿色成分亮度,B(2)是高压力下的蓝色成分亮度;ΔR=R(2)-R(1),ΔG=G(2)-G(1),ΔB=B(2)-B(1)中ΔR,ΔG,ΔB不为零;
R(1),G(1),B(1),R(2),G(2),B(2)是指纹中脊线的颜色为基准;
R(1),G(1),B(1)是第一时点的红色,绿色,蓝色成分的亮度,R(2),G(2),B(2)是第二时间点的红色,绿色,蓝色成分的亮度。
2.一种活体指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彩色指纹图像;
计算指纹在棱镜接触的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的彩色指纹图像的色彩变化信息;当计算结果满足指纹色彩变化的设定基准条件时判定为活体指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体指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色彩信息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成分,一般提取指纹图像的脊线;另外第一时间是指纹接触棱镜输入窗口刚开始提取指纹彩色图像的时间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体指纹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准条件为:ΔG〉ΔR,ΔG〉ΔB和R(1)-G(1)>R(2)-G(2)其中一个正确;
式中R(1)和G(1)是第一时点的彩色指纹的红色成分和绿色成分,R(2)和G(2)是第二时点的彩色指纹的红色成分和绿色成分,ΔR=R(2)-R(1),ΔG=G(2)-G(1),ΔB是第二时点和第一时点的蓝色成分差值;
判断方法是,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间的任意时间点的色彩信息或第一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间2个以上时间点的色彩信息的平均值是否在基准范围内来判断是否为真假指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虎林,未经金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851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场景下视频元数据的校正方法
- 下一篇:基于人脸识别的公园卡识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