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犁头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8985.0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霞;王淑丽;韩昆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33/02;C12R1/65;C12R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7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犁头 杆菌 联合 发酵 制备 11 羟基 20 二酮甾体 化合物 | ||
本发明以4‑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为起始物,利用犁头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一步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甾体类药物的生产方法,具体来说是利用犁头霉和节杆菌联合发酵一步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
背景技术
甾体药物是药物中重要的一类,具有抗炎、抗免疫、避孕、抗癌、调节内分泌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风湿、心血管病、胶原性病症、淋巴白血病、人体器官移植、细菌性脑炎、皮肤病、内分泌失调、老年性疾病、激素依赖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甾体激素药物生产中,甾体母核的多个基团需要经过化学法和微生物进行修饰,其中C11β羟基化和C1,2脱氢引入双键是重要的甾体转化反应,对于甾体药物的合成及结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C11β羟基化反应是甾体化合物在工业上采用发酵生产的代表,也是以薯蓣皂素为原料合成氢化可的松类皮质激素药物的重要途径。目前,用于甾体C11β-羟基化反应的微生物主要有蓝色犁头霉和新月弯孢霉,两者各有所长,其中新月弯孢霉的羟化酶专一性较强,但是容易生成C14α羟基副产物,且该菌种对于底物的转化能力低,一般投料浓度仅为0.05%,如果提高投料量,则转化周期明显延长。蓝色犁头霉生长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生产能力强,但是产生的羟化酶专一性差,在转化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多。
目前,用于甾体C1,2脱氢引入双键反应的微生物主要有:简单节杆菌、分支杆菌、芽孢杆菌、棒状杆菌等。
很多甾体药物都具有C11β羟基和C1,2双键官能团,在全部合成过程中可能涉及多步微生物转化。如对每步反应的产物进行提取、分离,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例如从化合物RSA(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开始合成泼尼松龙,需要连续的两步微生物转化反应。第一步先由霉菌导入C11β羟基,得到氢化可的松,然后再由细菌在其C1,2位上引入双键。如果能把上述提及的两步微生物转化反应一步完成,就会使整个工艺简化,并可节约大量提取用的有机溶剂,降低成本。但是联合转化发酵在技术上存在很大难度,主要是由于不同菌的生长和发酵条件,例如:温度、培养基、pH值不同,很难在同一发酵条件下使两种菌各自发挥最大酶活力。因此,寻找一种适合的微生物组合及发酵方法能够一步制备11β-羟基-1,4-二烯-3,20-二酮甾体化合物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酵能耗较小,节约成本并提高产品收率的微生物联合转化发酵化合物(I)制备11β-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II)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化合物I为起始物,利用微生物联合发酵制备化合物II的方法,其特征是经蓝色犁头霉Absidia coerulea AS3.65和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AS1.94混合一步发酵制备化合物II,
R1、R2、R3、R4彼此独立地选择且其中:
R1=H、OH或OCOR5,R5为六个碳以内的烷基,
R2=α-OH或α-OCOR6,R6为六个碳以内的烷基,
R3=H或α-OH,
或R2和R3可一起形成具有式I的部分、式II部分或者环氧结构,
其中X和Y独立地选自氢或烷基,条件是当X或Y之一是氢时,另一个是烷基;
R4=H或甲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89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