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检测MFCs电池组电压反转电池的控制电路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1141.1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8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郑琦;熊雷;赵峰;王振宇;卢卫红;莫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8/04537 | 分类号: | H01M8/04537;H01M8/04858;G01R19/14;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杨锴 |
地址: | 362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检测 mfcs 电池组 电压 反转 电池 控制电路 方法 | ||
1.一种自动检测MFCs电池组电压反转电池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回路中串联检测选通电路,每个单体MFC各接入一个检测选通电路,检测选通电路设置有直通线路、加载线路;检测选通电路包括比较器、分别接入在直通线路与加载链接上的直通mos管、加载mos管,比较器检测单体MFC的两极电压差,通过控制电平,控制直通mos管、加载mos管的通断,进而控制直通线路、加载线路的通断;
对每个串联在回路上的单体MFC进行检测,对单体MFC的正极、负极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当单体MFC极性正常时,比较器控制单体MFC的两极在回路上开路,直通线路截止,加载线路导通,单体MFC作为电源串联接入回路;当单体MFC极性反转时,比较器控制单体MFC的两极在回路上短接,直通线路导通,加载线路截止,单体MFC不接入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检测MFCs电池组电压反转电池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单体MFC的正极、负极分别与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连接,单体MFC的正极还与检测选通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直通mos管、加载mos管的栅极,直通mos管、加载mos管分别接入直通线路、加载线路,且直通mos管、加载mos管的导通方向分别与直通线路、加载线路的电流方向相同;直通mos管、加载mos管均连接检测选通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检测MFCs电池组电压反转电池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直通mos管为P沟道mos管,加载mos管为N沟道mos管;直通mos管的漏极、加载mos管的源极均与检测选通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直通mos管的源极与检测选通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加载mos管的漏极与单体MFC的负极连接。
4.一种自动检测MFCs电池组电压反转电池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串联在回路上的单体MFC进行检测,当单体MFC极性正常时,单体MFC作为电源串联接入回路;当单体MFC极性反转时,单体MFC的两极在回路上短接,单体MFC不接入回路;
对单体MFC的检测具体为:对单体MFC的正极、负极通过比较器进行比较,当单体MFC极性正常时,比较器控制单体MFC的两极在回路上开路,单体MFC作为电源串联接入回路;当单体MFC极性反转时,比较器控制单体MFC的两极在回路上短接,单体MFC从回路上断开,单体MFC不接入回路;
对单体MFC的检测通过检测选通电路完成,检测选通电路串联在回路上,每个单体MFC各接入一个检测选通电路,检测选通电路设置有直通线路、加载线路;当单体MFC极性正常时,直通线路截止,加载线路导通,单体MFC作为电源串联接入回路;当单体MFC极性反转时,直通线路导通,加载线路截止,单体MFC不接入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检测MFCs电池组电压反转电池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MFC的正极、负极分别与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连接,单体MFC的正极还与检测选通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直通mos管、加载mos管的栅极,直通mos管、加载mos管分别接入直通线路、加载线路,且直通mos管、加载mos管的导通方向分别与直通线路、加载线路的电流方向相同;直通mos管、加载mos管均连接检测选通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检测MFCs电池组电压反转电池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单体MFC极性正常时,正极电势比负极高,对外呈正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加载mos管导通,直通mos管截止,则直通线路截止,加载线路导通,单体MFC作为电源串联接入回路;当单体MFC极性反转时,正极电势比负极低,对外呈负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加载mos管截止,直通mos管导通,则直通线路导通,加载线路截止,单体MFC不接入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华侨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11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用偏心凸轮式封口总成
- 下一篇:一种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