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逃逸气体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81166.1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8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鹤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逸 气体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逃逸气体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的便携式烟气测试仪多采取电化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由于传感器的使用条件——传感器的气室温度不能超过40度,水分影响SO2、NH3、NO2的测试结果,大部分的国内外生产厂家都采取加热保温110度---快速冷凝除水等措施来提高测试准确度。这种方法解决了高温气体损害传感器的问题,以及水蒸气冷凝吸收SO2而导致的SO2气体测试不准确的部分问题,但冷凝过程中冷凝水与被测烟气的长时间接触,SO2还是要溶解,使测量结果偏低。电化学传感器的气室温度不能超过40度的使用条件限制了其高温应用。
另一种便携式烟气测试仪采用的非分散红外法,由于酸性烟气冷凝导致的气体测试气室内壁的镀膜的损害;以及非分散红外法固有的技术特点---利用被测气体分子的原子之间的振转特征光谱(信号弱)来检测气体,使得仪器无法监测低浓度的烟气逃逸气体。
市场上部分厂家生产的紫外吸收法烟气测试仪,采用加热抽取,伴热监测的模式,在气体抽取的过程中,高温气体遇到气路连接处的低温部件会产生冷凝水,同样吸收烟气中的水溶性气体,导致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逃逸气体测试装置,所述测试仪包括烟尘过滤恒温加热装置、二氧化氮钼转换装置,烟气抽取恒温加热装置、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烟气回流装置及冷凝法烟气湿度测量装置、测试仪主机。所述烟气回流装置包括特制的烟气回流耐腐蚀金属管件,将烟气抽取恒温装置包裹,起到保温作用;引入冷凝法烟气湿度测量装置既可准确测量烟气湿度,又可使得完成SO2、NO、NH3气体测试的高温烟气冷凝至合适温度,避免损害主机内的电化学O2传感器及非分散红外(NDIR)CO、CO2传感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逃逸气体测试装置,包括气体抽取装置接口、烟尘过滤恒温加热装置、烟气抽取恒温加热装置和烟气回流装置、二氧化氮钼转换装置、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冷凝法烟气湿度测量装置和主机,气体抽取装置接口分别与冷凝法烟气湿度测量装置和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相密闭连通,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与烟气回流装置相连通,烟气抽取恒温加热装置与烟气回流装置相连通,烟气抽取恒温加热装置与二氧化氮钼转换装置相连通,烟尘过滤恒温加热装置与二氧化氮钼转换装置相连通,烟尘过滤恒温加热装置位于紫外吸收低浓度逃逸气体测试装置的最前端,所述主机通过信号线和硅胶管分别与冷凝法烟气湿度测量装置和烟气回流装置相连接。
烟尘过滤恒温加热装置包括过滤筒、密封垫、端盖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和过滤筒两者都为空心的圆柱体,所述过滤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垫嵌入过滤筒内部,端盖嵌入在连接体的一端,二氧化氮钼转换装置包括加热棒、钼丝装填室和钼室壁,二氧化氮钼转换装置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外部为钼室壁,内部中心位置为加热棒,加热棒为圆柱形结构,在加热棒和钼室壁之间为钼丝装填室,钼丝装填室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气室和保温层,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外部为所述的保温层,内部为所述气室,在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发射光源和光源接收会聚镜片,或在气室的一端设置发光与收光装置,另一端设置全反镜,在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出气嘴和烟气回流接嘴,在气室内设置有所述的加热棒。
冷凝法烟气湿度测量装置包括壳体、进气嘴、出气嘴、冷凝水计量器和冷凝水排放口,进气嘴和冷凝水排放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上下两端,冷凝水计量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出气嘴设置在壳体的侧面。
进气嘴与加热恒温吸收池紫外气体检测装置相连通,进气口与烟尘过滤恒温加热装置密闭连通,出气口与烟气抽取恒温加热装置相连通。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电化学测试仪的高温测量问题,结构合理,反应速度快,能实现烟气的高温测量;
2、本发明克服了传统便携式烟气测试仪烟气预处理器冷凝水吸收二氧化硫导致的测量结果偏低之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鹤,未经王金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1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