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云南野樱桃试管苗黄化的培养基及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2010.5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1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清荣;孙洪雁;李国田;周光芳;陶吉寒;辛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崔建章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云南 樱桃 试管 黄化 培养基 组织培养 方法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培养基,一种防止云南野樱桃试管苗黄化现象发生的培养基及其组织培养方法。
二、 背景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既是植物遗传工程的基础,也是实用性极强的高新技术,在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植物的育种、稀有物种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物种的保存及繁殖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植物的组织培养第一个获得成功的是1934年White用离体的番茄根建立了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系。之后,由于培养基成分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多种植物获得了组织培养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植物的组织培养已走向了工厂化和商品化阶段。现在已不能确切统计有多少种植物获得了组织培养的成功。因为几乎每天都有可能有利用新的植物种类获得组织培养成功的报道。植物组织培养已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的脱毒、快繁、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离体诱变、次生代谢物质的生产、工厂化育苗、种质保存、种质交换等多个方面。到现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虽然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获得组培成功的植物种类也在日益增多,但由于不同物种基因型及遗传背景的复杂性,至今研究者们还不能实现对所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再生。即使已成功的物种,由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其基因型的差异,其组培的难易和所需的培养基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现有的组培技术都是对特定物种的类型或品种是适宜的,换一个品种或类型可能就是不适宜的或说不是最佳的。如樱桃这一树种,欧洲樱桃(包括甜樱桃和酸樱桃)和中国樱桃都有获得组织培养成功的品种,但不同品种所需的适宜培养基不同,而且不同类型或品种的增殖能力不同。 欧洲甜樱桃增殖倍数较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中国樱桃只有少数地方品种获得了组织培养成功,还有很多优良品种和优异资源没有获得组织培养成功。仍需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的基因型筛选其适宜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尤其是我国具有丰富的中国樱桃的野生资源,要开发利用这些野生资源,就要对其进行评价和保存。保存的最好方法就是组织培养。因为组织培养不仅可以扩大繁殖稀有或频危物种,而且组织培养所占空间小,不会受到因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所造成的对物种的破坏。因此加强野生资源的组织培养研究,对野生资源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而采用现有培养方法,尚未见中国樱桃-云南野樱桃组织培养成功的报道,表明现有的培养条件不适宜中国樱桃-云南野樱桃的组织培养。
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云南野樱桃在进行组织培养时试管苗出现黄化现象的培养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云南野樱桃试管苗黄化的组织培养方法,包含有其步骤是:
无菌试管苗建立: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一芽一段的芽段;经过杀菌消毒后,把芽段接种到芽启动培养基即MS + BA 0.3~1.5 mg/L + IBA 0.05~0.2mg/L + 蔗糖3% + 琼脂粉0.6% 的试管内;试管苗增殖:把无菌苗接种到增殖培养基即改良MS即MS3 + BA 0.1~1.0 mg/L + IBA 0.01~0.1 mg/L +蔗糖3% + 琼脂粉0.6%上,进行增殖快繁;试管苗生根:把试管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即1/4MS + IBA 0.5~2.0 mg/L + 蔗糖20~30 g/L + 琼脂粉0.6%上。
由于设计了有芽启动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选用适宜浓度的BA和IBA,特别使用了改良MS即MS3,满足了云南野樱桃试管苗的增殖生长的成份需要,增殖阶段不再选用常规的MS培养基或QL培养基,因此防止了云南野樱桃试管苗黄化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防止云南野樱桃试管苗黄化的组织培养方法,其步骤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20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