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气管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83001.8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问达茂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12 | 分类号: | F04C29/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晓刚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气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连接结构,特别涉一种压缩机气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旋转式压缩机是通过安装在气缸内带心拐的偏心轮轴旋转,偏心轮轴的旋转中心与气缸内孔的圆心重合,活塞安装在偏心拐上,与偏心拐同心,使得活塞外表面与气缸内表面相切,安装在气缸槽中的滑板将气缸分隔为两个部分,将制冷介质吸入和压缩。其结构主要包括压缩部、电机驱动部、密闭容器部及汽液分离器组成。旋转压缩机的封闭容器部主要包括:固定电机定子和主轴承的主壳体,上盖和下盖。其中主壳体两端开口,侧面适当位置设有吸气孔并焊有连接管,下盖通过焊接方式与主壳体下端固联,上盖亦通过焊接方式与主壳体上端固联,在上盖适当位置设有排气口并焊有排气管件。汽液分离器主要包括气液分离器的壳体、气体流入管件、过滤网、直管及吸气弯管。汽液分离器的壳体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封闭容器器的主壳体固联并用包箍紧固在支架上,气液分离器的上端气体流入口焊有气体流入管件;过滤网安装在壳体内腔,过滤气体流入时带入的污物、杂质等;容器内设有一定长度的直管,吸气弯管的一端与封闭容器部主壳体上的吸气孔及连接管相连,另一端则与汽液分离器内腔的直管相连通,传统的方法为连接管包括外接管与内接管,外接管与密闭容器部主壳体吸气口相连,内接管设置在外接管的内部,与气缸上的吸气通道相连;胀管推入到内接管的内部,并将内接管胀大使其外表面紧贴内接管内表面实现密封;吸气弯管插入内接管后,将吸气弯管、内接管及外接管同时固定,这种方式的焊接吸气弯管、内接管及外接管时,杂质和焊渣会通过焊接缝隙进入气缸吸气孔内部,而且胀管困难,而中国专利CN201221471文献如图2中所示采用的是直接将吸气管胀大插入气缸过盈连接,这种方式存在加工困难,以及装配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缩机气管连接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装配过程中的安装困难,以及密封不足,在安装焊接过程中有杂质进入装置内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压缩机气管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管及吸气弯管,所述的连接管包括外接管和内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接管为同心异径管,内接管和吸气弯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吸气弯管与内接管相连,内接管与外接管相连,外接管与主壳体相连,这样的连接利用内接管的两端不同直径,使两端一边外接一边内接使连接后的管径无变化,减小气流的冲击,而且利用密封圈避免了杂质的进入保护压缩机内部不受损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接管的变径率不超过10%,这样的设置使其不会因变径使其能够承受的压力减小,而且能够满足连接后两端的管内径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接管的大端内壁加工有密封圈槽,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密封圈安装到位时有回弹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弯管外壁加工有密封圈槽,这样的设置使密封圈有可限位的基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接管与主壳体为过盈连接,过盈量在0.15-0.30mm之间,这样的设置使装配可实现,而且足以满足其压力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接管与吸气弯管为间隙连接其间隙不超过3mm,这样的设置使加工经济性高,而且又不致于太大有杂质进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弯管与内接管,内接管与外接管,外接管与主壳体之间的连接为焊接连接,其焊接顺序为气弯管与内接管的焊接,内接管与外接管的焊接,外接管与主壳体的焊接这样的设置使焊接受无扭曲应力。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压缩机气管连接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装配过程中的安装困难,以及密封不足,在安装焊接过程中有杂质进入装置内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常规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传统的气管连接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气管连接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记:11-内接管、12-密封圈槽、21-气缸、22-气缸上的台阶孔、23-气缸的吸气通道、30-密闭容器部、31-主壳体、43-密封圈槽、44-吸气弯管、45-外接管、46焊接部、5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问达茂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问达茂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3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