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84744.7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5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孙鹏;黄刚;董文平;刘向阳;李玉欣;张羊换;张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主分类号: | F17C13/02 | 分类号: | F17C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气 贮存 输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气贮存以和输出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利用低镁多稀土作为贮氢合金的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氢气贮存设备多使用压力容器(通常为气瓶),氢气输出控制采用容器出口处加截止阀和减压阀的方式;或者直接将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储存在器皿中,需要氢气输出时再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用以提供持续的氢气气源。
由于使用压力容器贮存的氢气气源,使得氢气贮存的量越大,容器的压力就越高,对输出控制的截止阀和减压阀的性能指标要求也就越高,设计难度越大,加工工艺越复杂;而以通过化学反应来提供氢气气源的方式,无论是在化合物反应速度的控制还是输出气体流量的控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技术难度。目前一般氢气储存和控制是采用高压气瓶,并在气瓶口加减压阀的方式控制氢气的输出。
氢气的易燃易爆特性、与其它材料的相容性以及高压储存等问题,大大增加了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的危险性。此外,在和金属阀门接触时,若氢气输出流速过快也会产生爆炸的危险。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容量、低压贮存、低压输出的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气瓶、设置在气瓶一端的连接管、套在连接管上的加热器、贮氢合金以及设置在气瓶另一端的堵头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和连接管为一体化设计,所述贮氢合金在加热后释放出氢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贮氢合金为低镁多稀土组元Re-Mg-Ni组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热贮氢合金释放出氢气释放氢气的流量与所述加热器加热温度成正比。
进一步的,所述热贮氢合金也可以通过对所述气瓶外侧通过外部加热方式释放氢气。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将气瓶、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进行一体化设计,颗粒状的贮氢材料被灌装入气瓶内,便于氢气进行反复充装,使其仅通过控制温度即可达到控制氢气输出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能耗、体积、重量和复杂程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装置,包括气瓶1、连接管2、加热器3、贮氢合金4、堵头5和输出端6。其中气瓶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柱形结构,气瓶1一端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管2和加热器3,加热器3套在所述连接管2上,连接管2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标出),气瓶1和连接管2为一体化设计。贮氢合金4为低镁多稀土组元Re-Mg-Ni组成的合金,颗粒状的贮氢合金4被灌装在气瓶1内。堵头5设置在气瓶1的另一端,堵头5为带有螺纹的堵头,可通过对堵头5上下调节控制装置的氢气输出和关断的目的,输出端6设置在气瓶1靠近堵头5的一端,输出端6是供氢气输出的端口,它可以连接外部输出装置。
本装置工作时,给加热器3通电,贮氢合金4将释放出氢气,所需氢气输出流量和加热温度成正比,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加热器3的加热温度来控制流量。在特定情况下没有电源时,加热和测温部件不限于气瓶1内部,也可以是缠绕于气瓶1瓶体外侧通过外部加热瓶体的方式进行温度控制。而且,本装置可以对氢气进行反复充装。
本发明一种用于氢气贮存和输出控制,实现了氢气常压贮存和温控输出设计,贮氢材料加热均匀,贮氢量大,氢气输出平稳顺畅,便于反复充装和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未经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47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 节能灯灯泡
- 下一篇:设有真空法兰的真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