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及其受电弓安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88574.X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0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贾亚丽;马云双;李文彪;李宏;李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2 | 分类号: | B60L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陕芳芳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及其 受电弓 安装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装置,受电弓通过贯穿其安装孔的紧固件与车体固定;该装置包括固设于车体的安装座,其底部设有滑槽,并具有供所述紧固件贯穿的滑槽孔,所述滑槽孔与所述滑槽贯通;滑块,与所述滑槽适配,并具有供所述紧固件贯穿的滑块通孔。该受电弓安装装置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车辆高速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冲击和气动载荷,满足车辆安全运行的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受电弓安装装置的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受电弓安装装置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受电弓安装于轨道车辆的顶部,在轨道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持续承受着较大的冲击、振动和气动载荷。特别是在现有轨道车辆时速已达300公里的情况下,对受电弓安装装置的强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受电弓安装结构通常为一安装于车顶的安装座,受电弓通过螺栓与安装座固连,为了便于螺栓的安装,安装座的本体和车顶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使得安装座的整体高度较高,即安装座凸出车顶的高度较高,从而使安装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冲击、振动和气动载荷,容易产生很大的动应力,进而影响受电弓的正常工作,导致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较低。
另外,由于受电弓通过螺栓与安装座固连,受力集中且受力面积小,也容易使安装座产生疲劳应力。
因此,如何改进受电弓安装装置,使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现有轨道车辆的行驶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装置,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能够承受车辆高速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冲击和气动载荷,满足车辆安全运行的需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受电弓安装装置的轨道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受电弓安装装置,受电弓通过贯穿其安装孔的紧固件与车体固定;所述受电弓安装装置包括:
固设于车体的安装座,其底部设有滑槽,并具有供所述紧固件贯穿的滑槽孔,所述滑槽孔与所述滑槽贯通;
滑块,与所述滑槽适配,并具有供所述紧固件贯穿的滑块通孔。
该装置的安装座底部开设有滑槽,并具有与滑槽贯通的滑槽孔,还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装配时,可先将紧固件与滑块预组,由于滑槽孔的设置,预组的紧固件和滑块可以滑入滑槽内的预设位置,再组装受电弓;如上结构设置,可以将安装座与车体间的空间压缩到最小,降低了安装装置的整体高度,从而安装装置在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振动和气动载荷,满足车辆安全运行的要求;另外,滑块与安装座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有效分散安装座承受的应力,提高安装座的疲劳寿命,并,滑块与滑槽的配合可以止转和定位,能够有效降低装配难度。
可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
可选地,所述滑块通孔包括第一孔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孔部上端的第二孔部,两者分别与所述螺栓的头部和螺杆适配。
可选地,所述滑槽为沿所述安装座横向延伸的通槽。
可选地,所述滑槽为两个,且沿所述安装座的纵向对称布置。
可选地,所述滑槽孔为四个,分设于各所述滑槽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具有通孔。
可选地,所述通孔为长圆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顶部的受电弓安装装置;所述受电弓安装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受电弓安装装置。
由于上述受电弓安装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受电弓安装装置的轨道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8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