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9126.1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佳;王宇庆;李桂菊;武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3/032 | 分类号: | A61B3/03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化 彩色 视力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视力检测依靠专用视力检测装置,其缺点是视力检测装置功能单一性,从环保角度考虑浪费材料。另一个缺点是视力检测表固定位置方向固定,经常发生受测人员事先记住所谓位置的视力开口方向,造成视力检测结果不公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中视力等级中0.1-1.6中任何一个档位,然后启动检测,在视标显示区域显示出该等级的C标;所述C标开口方向由随机函数“rand()”决定;
调用所述随机函数“rand()”,运行程序如下:
srand((unsigned)time(NULL));
direction=rand()%8;
其中direction表示调用随机函数之后得到的随机数结果,该值可以取值为0,1,2,3,4,5,6或7,取值概率相同;direction每取一个数值对应视标一个开口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标开口方向包括:上、右上、右、右下、下、左下、左以及左上八个档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C标的颜色为红色、蓝色、绿色、黑色或白色。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同时视力检测中的视标开口方向具有随机性,任何人事先不知道视标方向,该视力检测装置具有公平性。同时可以设定视标的颜色,分别为白色视标、黑色视标、以及红色视标,解决了传统视力检测中只有黑色视标单一视力测试手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实施的软件界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人眼视力成像原理。
图4为视力检测中夹角α与距离s以及视标高度d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以详细说明。
本发明研制一种视力测试方法,选中视力等级中0.1-1.6中任何一个档位,点击如图1中的“启动”按钮,在屏幕右端视标显示区域出现该等级的C标。C标开口方向包括“上、右上、右、右下、下、左下、左、左上”这八个档位。在软件运行时,调用随机函数“rand()”。运行程序如下:
srand((unsigned)time(NULL));
direction=rand()%8;
其中direction表示调用随机函数之后得到的随机数结果,该值可以取值为如下八个自然数中任何一个(0,1,2,3,4,5,6,7),每个数的取值概率相同。direction每取一个数值对应视标一个开口方向。对应关系见表1。这样点击“启动”按钮后,在软件界面上随机等概率出现一个视标的开口方向。避免了受测者事先知道开口方向,使测试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
传统视力测试通常只对黑视标,白背景进行测试,由于每个人对不同颜色的反应能力不同,利用对多种颜色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与受测人实际操作数据进行比对,具有广泛意义。本专利提供分别对黑视标白背景,白视标黑背景,以及红色视标黑色背景图像进行测试。扩展了传统视力检测的范围。
本发明的数字化彩色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见图2。
人眼视力成像原理如图3所示,视力检测中最重要一点是保证每一等级视力的视标开口与人眼夹角符合国标规范。根据图4所示,国标规定,当人的视觉能够分辨1分角度对应的物体的细节时,视力为1.0.视力V是以视觉所能够分辨的以角度(分)为单位的视角α的倒数,如公式1所示。
视力等级与视标开口夹角关系如表2所示。
本专利计算视标尺寸以视标距离受测者5m,显示器每个像素点占0.16mm为基准,计算不同视力等级时,视标开口尺寸(即开口占用像元数量)。计算公式如公式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9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神经内科检查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滤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