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斜面升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89333.7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练继建;刘卓;刘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C3/00 | 分类号: | E02C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斜面 升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的双向斜面升船机的新型式,可使小型船筏简易安全地穿过河坝。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发展航运的优越自然条件,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河流湖泊众多。很多河流水量充沛,终年不冻,可四季航行。水运具有建设投资少、收效快、运量大等优点。因此,发展内河航运事业对服务工农业生产、便利物资交流及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在很多通航河流上建立了水利闸坝。为保障水上交通运输的顺利航行,建设船闸或升船机等通航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升船机型式多样,按照承船厢运行路线可分为垂直升船机和斜面升船机,按照工作原理和结构又可分为高低轮式、摇架式、转盘式、叉道式等,可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然而,对于流量低于十立方米每秒的小型河道,过坝船只通常仅为小舟、竹筏、漂流船等,吨位很小,若在闸坝处建立传统的船闸或升船机,不仅使投资大幅增加,资源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传统的船闸或升船机占地面积较大,对地形地质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限制因素使得某些小型河道并不具备建立传统通航设施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双向斜面升船机,适用于低流量小型河道。此升船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节省人力电力,也可以使小舟、漂流船等小型船只简易安全地穿过河坝,具有较好的工程经济实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针对传统的船闸或升船机等通航设施在低流量小型河道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双向斜面升船机的新型式。该结构型式能够在降低投资成本、节省人力电力的同时,保证小舟、竹筏、漂流船等小型船只顺利穿过河坝,使其水上航行不受阻碍。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向斜面升船机,包括挡水坝、与河坝的上下游水位成一定坡度的轨道段,轨道段与坝体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段进行承接,其特征是:轨道段上设有承船厢,船厢内部设有定位孔,可通过绳索将船只与厢体连接在一起,承船厢的上下游两端分别设有可向外测开启的上游侧厢门和下游侧厢门,承船厢底部安装限位滑轮,承船厢上游侧设有限位拉环,可通过安全绳索与坝体相连,所述的连接段内设有腔体,腔体内安装导向滑轮组并通过钢索穿过连接段的预留孔与承船厢相配合,实现承船厢的上行与下行,压水机布置于连接段处,当承船厢内水量不足时,可利用压水机从上游补水。
以上所述的轨道段的坡度与挡水坝的上下游水位比为1:6~1:20。
以上与轨道段对应的坝体相应位置处设有过船闸口,所述的闸口高度为坝高的1/5~1/3。
以上所述的轨道段为两组,两组轨道段上的两辆承船厢与同一根钢索的两端相连接,并在各自的轨道上反方向滑行。
本发明所达到的效果是:立足于低流量小型河道,既能满足小舟、竹筏、漂流船等小型船只的过坝需求,又有效降低工程投资,节省人力电力,提高船只过坝效率。
1.这种新型的双向斜面升船机以传统升船机为依据,省去了机房、操纵室、卷扬机等水工及电气结构。同时,由于船只体型较小,轨道段、承船厢等结构也相应地缩减了尺寸,大幅度降低了建筑施工规模,节约了投资成本,具有较好的工程经济实用性。
2.这种新型的双向斜面升船机的主要结构仅包括承船厢、轨道段、导向滑轮组和过船闸口等,结构简单,仅需1~2名工作人员在旁协助操作,当以压水机作为补水装置时,可以完全省去电力供应。即使以水泵作为补水装置,电力供应要求也很低。因此,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电力,尤其对于那些处于山地地区供电不便的偏远河流,意义更为突出。
3.这种新型的双向斜面升船机基本为对称结构,只要升船机处于非工作状态,两承船厢便分别位于轨道段的顶端和底端,无需对其进行上下游位置的调节,且可实现上下游船只同时过坝,而不存在使用升船机的冲突。同时,小型河道的轨道段具有行程短的特点,因此这种新型的小型斜面升船机具有较高的过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双向斜面升船机三维总体布置图;
图2双向斜面升船机俯视图;
图3双向斜面升船机侧视图;
图4承船厢纵向剖视图;
图中:1、挡水坝;2、过船闸口;3、压水机;4、连接段;5、轨道段;6、钢索;7、承船厢;8、过流船只;9、下游侧厢门;10、门销;11、限位拉环;12、上游侧厢门;13、牵引拉环;14、限位滑轮;15、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89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射混凝土用水及速凝剂自动定比输送系统
- 下一篇:屠宰分割后鸡腿分级喷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