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流动性聚亚苯基醚砜酮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0163.4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7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文;江友飞;黎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40 | 分类号: | C08G65/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江侧燕 |
地址: | 52904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性 苯基 醚砜酮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树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流动性聚亚苯基醚砜酮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芳醚砜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由于它们具有耐热性、耐热水性、抗蠕变性、尺寸稳定性、耐冲击性、耐化学药品性、无毒、阻燃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所以长期以来在电子、电器、机械、汽车、医疗器具、食品加工及不沾涂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重要的聚芳醚砜包括聚醚砜(PES)和联苯聚醚砜(PPSU),均具有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220℃)。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聚芳醚砜具有较高的熔体粘度,不容易成型结构复杂的产品,且成型产品中会有气泡、空心等缺陷,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其加工流动性,同时能够保持其优异的热性能而又不影响透明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此外,聚芳醚砜对某些化学溶剂比较敏感,容易发生压力脆裂问题。
共聚是一种改变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如中国专利CN200910217764通过联苯砜醚与聚醚砜三元共聚,可以改变聚合物的Tg。美国专利文献US20100310804A1公开了一种含酮基聚芳醚砜的方法,其是以二苯砜为溶剂,碳酸钠和碳酸钾的混合物为成盐剂,在275℃聚合反应,后期加入封端剂、防解聚剂等,制备了熔点319-360℃的PPSK,但未公开其工业生产方法。该技术缺点在于在反应后期加入的封端剂量和反应量单体时需加入一定量的防降解剂,使得体系更加复杂,增加后处理工段的难度,工艺相对复杂、产品色泽较深。
中国专利文献CN102757561A公开了一种含酮基聚醚砜树脂,含砜单体和含酮基单体的摩尔比为9:1-1:1,其是以环丁砜为溶剂,甲苯为分水剂,氢氧化钾溶液为成盐剂,但未公开其工业化生产方法。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未加酮基单体的聚芳醚砜呈无定形状,由于其本身的粘度较高,因而通常加工温度超过360℃,达到380℃或更高,因此在某些行业中不能应用。加入酮基单体的三元或多元共聚聚芳醚砜出现规整现象,有固定的熔点,由于酮基的引入增加了分子的规整性,其流动性也得到了提高。当含酮基单体比例大于砜基单体和酮基单体之和的30%时,聚合反应会比较困难、聚合生产的周期较长,从而会造成产品色泽和熔点偏高的问题,尤其是当含酮基单体比例大于砜基单体和酮基单体之和的40%时,在低于240℃的温度下,聚合反应几乎不发生。当含酮基单体比例大于砜基单体和酮基单体之和的25%时,所得的无规共聚物的Tm大于350℃,所得的产品其加工温度同样会达到380℃或更高,从而造成加工困难,难以被广泛应用。另外,其产品的透明性也会有一定的下降。因此,控制含酮基单体比例在合理范围内,是开发出高流动性、易加工、耐化学溶剂性能和辐射性能的聚芳醚砜酮简单可行的方案。
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环丁砜溶剂体系现有工艺存在如下缺点:(1)采用碱金属氢氧化物(KOH或NaOH)为成盐剂的工艺碱性过强,在高温且有水存在的条件,过量的KOH或NaOH完全以金属离子和OH-形式存在,且环丁砜易分解,造成体系复杂等不利影响;(2)采用KOH或K2CO3作为成盐剂,则会造成树脂含钾端基,使树脂在高温加工成型时稳定性降低;(3)聚合反应温度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宽;(4)环丁砜有一定量的分解,造成产品色泽深和酸值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以二苯砜为溶剂制备的、色泽很浅的、具有高流动性、易加工性和耐化学溶剂性的聚亚苯基醚砜酮树脂。
一种高流动性聚亚苯基醚砜酮树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为,其中Ar代表其中a:(b+c)=1-9:1,0≤c≤0.1b;0.75<a<0.9,0.1<b<0.25,0<c<0.0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二苯砜为溶剂制备该高流动性聚亚苯基醚砜酮树脂的方法。
一种制备所述的高流动性聚亚苯基醚砜酮树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合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0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