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股绳机牵引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91377.3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王小刚;朱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3/00 | 分类号: | D07B3/00;D07B7/02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0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股绳机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股绳机牵引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成股绳机采用交错轴斜齿轮啮合传动的牵引轮装置,属于金属制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成股绳机采用双牵引轮的情况下,前后牵引轮圆周上都设置有多个间距相等的环形过线槽,被牵引的线缆在前后牵引轮多个过线槽上依次缠绕,在牵引轮转动时与被牵引线缆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达到牵引的目的。当两个牵引轮轴线平行并过线槽在轴向方向对齐,线缆从进线的第一牵引轮上方切点至第二个牵引轮下方切点均可完全走在牵引轮过线槽中,而在缠绕过第二牵引轮下方切点后,线缆需要跨移到下一过线槽,进入第一牵引轮下方切点,此时线缆在第二牵引轮槽下方切点与第一牵引轮下一槽下方切点中间形成倾斜连线,会与过线槽边缘发生干涉和产生摩擦,过线槽间距、线缆直径越大干涉越严重,会导致牵引轮槽的急剧磨损,同时损伤线缆表面。解决这个问题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是将一个牵引轮在垂直于走线方向的平面内倾斜一定角度,使其达到两牵引轮最高点过线槽中心依次对齐和两个牵引轮最低点过线槽中心错一槽距依次对齐的效果,方便引导线缆进入下一个过线槽。以往实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不倾斜的牵引轮有动力驱动成为主动轮,而倾斜的牵引轮则完全成为无动力的被动轮;另一种是两个牵引轮各自采用单独的动力系统驱动,并还需要增加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前一种方法的结果是使得主动牵引轮的牵引负荷太大,易打滑,不能确保产品质量;后一种方法的结果则不易保证两个牵引轮完全同步,导致捻距不均等质量问题,相对投资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股绳机牵引轮装置,解决牵引轮槽磨损以及损伤线缆等技术问题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采用同一主动直齿轮同时与两边的牵引直齿轮和牵引斜齿轮进行平行轴直齿轮啮合和交错轴斜齿轮啮合的方式,只要一个动力系统,无需增设控制系统;使两个牵引轮得到同步驱动,保证两牵引轮完全同步的转动,两个牵引轮均为主动轮,牵引负荷均衡,不易打滑;满足了过线槽对位要求,使线缆在跨移过线槽过程中能在两轮间平滑过渡。
本发明的成股绳机牵引轮装置由中间轴、主动直齿轮、牵引斜齿轮、牵引直齿轮、牵引轮Ⅰ、牵引轮Ⅱ、前支承座、后支承座等组成。牵引轮Ⅰ与牵引斜齿轮同心并固为一体,牵引轮Ⅰ与牵引直齿轮同心并固为一体,它们的中心轴分别前后支承在前支承座和后支承座上;主动直齿轮固定在中间轴上,通过中间轴悬臂支承在后支承座上。运动由中间轴输入,通过主动直齿轮同时与牵引斜齿轮和牵引直齿轮啮合,带动牵引轮Ⅰ和牵引轮Ⅱ同方向旋转。牵引斜齿轮与主动直齿轮的啮合是交错轴斜齿轮啮合,使牵引轮Ⅰ的轴线在垂直于走线方向的平面内倾斜了一个角度α,这个角度等于过线槽跨一槽中心连线与槽边缘线之间的夹角,使两牵引轮最高点过线槽中心依次对齐,同时使两个牵引轮最低点过线槽中心错一槽距依次对齐,以顺利引导线缆进入下一个过线槽,避免线缆与过线槽边缘干涉和摩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同一主动直齿轮同时与两侧的牵引斜齿轮和牵引直齿轮进行交错轴斜齿轮啮合和平行轴直齿轮啮合的方式,使其中一个牵引轮在垂直于走线方向的平面内倾斜一定角度α,这个角度是过线槽跨一槽中心连线与槽边缘线之间的夹角,满足了过线槽对位要求,达到避免线缆与过线槽边缘产生干涉及摩擦的目的;同时,保证两牵引轮完全同步转动,两个牵引轮均为主动轮,牵引负荷均衡,不易打滑,确保捻制质量,不增加其他装置,节省了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成股绳机牵引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牵引轮过线槽对应位置示意图。
图中:1—中间轴、2—主动直齿轮、3—牵引斜齿轮、4—牵引直齿轮、5—牵引轮Ⅰ、6—牵引轮Ⅱ、7—前支承座、8—后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成股绳机牵引轮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1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