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1917.8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9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成;董相杰;王栋;芦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救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气囊将落井人员从深井当中抢救出来的深井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机井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在农村和城镇的生产、建设中存在很多废弃的机井,这些竖井绝大多数并没有及时进行回填。大量敞口机井却屡屡导致人员落井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由于我国现阶段缺乏较为专业的救援设备,导致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十分缓慢,从而致使井下被困人员不能被及时救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甚至出现死亡情况。目前,国内对于这样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所采取的救援措施一般为三种方法,分别是向事故井下放救援绳索并指导受困人员进行自救、派出救援人员深入井下实施人工救援、挖掘法救人。但因为事故发生在井下,大多数井口直径不超过一米,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厘米,所以救援人员无法进入,即使能进入,活动空间也十分狭小,活动受限,很难展开有效的救援行动。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井下光线暗、空气通风差、对话不清晰等很多困难,总体说来,这三种方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耽误了最佳救援时间,救援效果十分不理想。
因此,为改变目前对落井人员救援技术不完善和救援设备比较落后的现状,设计一种专门针对落井人员进行紧急救援的深井救援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狭窄的深井中因空气稀薄、通道狭窄,不利于施展救援工作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井救援装置,该深井救援装置采用起吊装置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易于携带、安全可靠、救援效果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气囊主体、与气囊主体相连的充气装置以及辅助设备,所述气囊主体包括具有仿人体头部结构的头部罩体以及与头部罩体连接在一体的椭圆形肩部罩体,所述头部罩体和肩部罩体均连接有多根提拉绳。
优选的,还包括供氧系统、照明设备和语音设备;所述头部罩体的内部设有氧气面罩,所述氧气面罩通过输氧管路与供氧系统相连。因此,因井下空气严重缺氧,供养系统与氧气面罩相连,供落井人员正常呼吸,提高了救人成功率;照明灯用于井下照明,方便落井人员尽快找到目标,进入气囊内;配有语音设备,可实现井上和井下人员互相通话。
优选的,所述肩部罩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用来对人体肩部支撑的肩托,所述肩托为充气式J型结构,所述肩托的空腔与气囊主体的空腔相通。因此,肩托随着气囊本体的充气而膨胀,借入挤压力肩托进入落井人员的两个腋窝下部,对落井人员进行支撑固定。
优选的,所述肩部罩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采用丁腈橡胶制作的真空吸盘。因此,通过气囊的挤压力将真空吸盘于人体进行接触,以增大气囊与人体的摩擦力,避免落井人员在被抢救过程中出现再次滑落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肩部罩体的前端面间隔设有两个呈U型的开口。因此,设有U型的开口,利用外置充气深使整个气囊对人体的头部、肩部以及胸部上侧产生合理的挤压,符合人工学设计,使落井人员稳固的在整个气囊内,防止再次滑落。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泵,充气泵通过供气管路与气囊本体上的气门嘴相连,供气囊本体和肩托充满气体。因此,通过充气泵,救援人员可使用充气泵对气囊进行随时充气,让被困人员摆脱溺水的困境,然后施救人员可将被困人员连同气囊一起提升,直到升至地面为止。
优选的,所述气囊主体外表面上嵌入有多个环扣,所述环扣上均穿有提拉绳,通过设有环扣,使提拉绳紧紧的与气囊连接,增加安全性,防止气囊与提拉绳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该种利用气囊将落井人员安全地抢救出来的充气式机井救援装置,体积较小,可以折叠好放起来,适于在各种环境下存放;同时可以实现快速拆卸装配,具有应用轻便的特点,不受场地限制,便于救援人员携带,能大大地降低救援准备时间;
2) 采用该种利用气囊将落井人员安全地抢救出来的充气式机井救援装置,无需救援人员下井便可实现对被困人员的营救,提高了事故救援效率,缩短了救援时间,实现快速、高效、人性化的救助;
3)当发现有落井人员时,救援人员将该装置放置井下,利用外置充气机对头部罩、肩部罩体和肩托进行充气,进而会与人体的头部、肩部以及胸部上侧产生合理的挤压,利用气囊挤压力以及真空吸盘,紧紧抱紧落井人员,避免二次伤亡事故,通过提升提拉绳,完成对落井人员的援救工作;
4) 本发明设有照明设备、供氧系统以及语音设备登辅助设备,在地面上即可进行远程控制,能及时准确的掌握井下救援情况、施展救援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1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