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恒温加热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2675.4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1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桑耐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双凤***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恒温 加热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电路,特别是一种恒温加热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恒温加热电路中热敏电阻是直接连接在加热主回路上,当温度逐渐升高,电阻也随着增大,会限制加热电流,小电流时加热元件将会受到的影响,使功率低,加热的功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恒温加热电路,它避免将热敏电阻直接接在加热主回路上,在小电流时加热元件受到的影响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第一加热电阻丝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加热电阻丝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热敏电阻RX,其中,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加热电阻丝R1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集一是依次通过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及第一加热电阻丝R1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集二是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集三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依次通过热敏电阻RX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通过恒流电路连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的接线上。
本发明中在主电路中由直流电源通电后,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1将断开,第一加热电阻丝R1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将发热,使温度达到设定值,当热敏电阻RX达到0.7V时,电阻变大,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二三极管Q2断开,第四电阻R4也将断开,使第一加热电阻丝R1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将发热停止加热。第二三极管Q2对主回中的通断进行控制,它将热敏电阻不接在加热主回路,而是由恒流源供电,连接于三极管的b、e极,根据设定温度值达到与否控制三极管的开关动作,以此控制加热主回路。因控制回路的工作电流很小,比如1ma,主回路流过此电流时,发热量很小可负略不计。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温度控制准确,波动小。恒流电路的输出端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避免了将热敏电阻直接接在加热主回路上,加热功率大,效率高,在小电流时加热元件受到的影响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第一加热电阻丝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加热电阻丝R5、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热敏电阻RX,其中,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加热电阻丝R1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集一是依次通过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及第一加热电阻丝R1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集二是依次通过第四电阻R4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集三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依次通过热敏电阻RX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通过恒流电路连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的接线上。
本发明中在主电路中由直流电源通电后,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1将断开,第一加热电阻丝R1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将发热,使温度达到设定值,当热敏电阻RX达到0.7V时,电阻变大,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二三极管Q2断开,第四电阻R4也将断开,使第一加热电阻丝R1及第五加热电阻丝R5将发热停止加热。第二三极管Q2对主回中的通断进行控制,它将热敏电阻不接在加热主回路,而是由恒流源供电,连接于三极管的b、e极,根据设定温度值达到与否控制三极管的开关动作,以此控制加热主回路。因控制回路的工作电流很小,比如1ma,主回路流过此电流时,发热量很小可负略不计。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温度控制准确,波动小。恒流电路的输出端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
如图1所示, 恒流电路为恒流二极管D1,恒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的接线上,恒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连接。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以下电路实现,恒流电路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其中,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集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一是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之间的接线上,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二是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七电阻R7连接在第四三极管Q4的基集与发射集之间,第四三极管Q4发射集通过第五加热电阻丝R5与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桑耐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桑耐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2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