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TE中继通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4950.6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蒋俊贞;林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te 中继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TE中继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十年前3GPP提出LTE的概念并启动了LTE在3GPP中的相关研究工作。LTE技术具有高数据速率、低时延、全IP分组传送以及向下兼容等方面的优点,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标准。虽然LTE技术已经使用了MIMO和OFDM等4G技术,但它还没能完全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IMT-Advanced中要求的技术指标,为此,3GPP在LTE的基础之上提出了LTE-Advanced,LTE-Advanced系统支持下行峰值速率lGbit/s和上行峰值速率500Mbit/s的要求,它完全兼容LTE并且提出了几个关键技术以提高LTE-Advanced的性能,甚至超过了ITU的技术指标,包括载波聚合、多点协作传输、中继传输、多天线增强等技术。
其中,多点协作传输技术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小区天线进行动态协作,主动管理干扰的思想来改善发射/接收的系统性能成为LTE-Advanced研究的重点。与传统的MIMO系统相比,在多用户环境下,协作通信系统利用单天线的多个终端之间可以共享彼此的天线,形成一个虚拟MIMO结构,实现空间分集。
中继传输技术作为一种低功率、低成本的网络节点被引入到LTE-Advanced系统中,系统中继站可同时进行多点发送/接收,用户终端(UE)将与多个中继阶段之间建立上下行连接进行通信。将为小区带来更高的系统容量和更大的网络覆盖,以及更廉价的网络建设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LTE中继通信的方法,实现近端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回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LTE中继通信的方法,包括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
所述上行通信包括以下步骤:
S100、近端设备将基带信号进行编码,将已编码的基带信号发送至第一中继站;所述近端设备为与基站近距离相连接的设备;
S200、第一中继站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解码成I/Q信号,将所述I/Q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将所述中频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将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至终端;
S300、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射频信号;
所述下行通信包括以下步骤:
S400、终端将射频信号发送至第一中继站;
S500、所述第一中继站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将所述中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成I/Q信号,将所述I/Q信号编码成基带信号,将已编码的基带信号发送至近端设备;
S600、近端设备将接收到的已编码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基带信号通过第一中继站进行处理,包括解码、模数转换、数字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和中频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过程,再发送至终端,终端也同样通过第一中继站将基带信号发送至近端设备,实现链路回传,所述第一中继站具有编解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基于LTE中继通信的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基于LTE中继通信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支持多点协同传输的LTE中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近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中继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星形组网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链形组网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协作串行组网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固定中继协作方案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近端设备;101、第一编码器;102、第一解码器;103、第一基带芯片;20、第一中继站;201、第二编码器;202、第二解码器;203、第二基带芯片;204、数字上变频器;205、数字下变频器;206、数模转换器;207、射频信号发生器;30、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49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