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95220.8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9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黎晓林;郝身群;胡斌;李建峰;刘建华;侯丁丁;张艳凤;吴松;宋国军;蔚洋;张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刘建华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71023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雨水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属于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可用于初期雨水弃流、雨水调节和利用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构筑物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大多是采用暗管排放,支管收集雨水汇集至干管,最终汇至总管排入水体。我国许多城市旧城区雨水管道修建标准较低,近几年,随着极端天气现象的加剧,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内涝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城市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的安全,城市内涝灾害问题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焦点问题。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地下水储水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另外城市地面硬地化破坏了自然水循环的通道,雨水降落在建筑区或硬化地面而不能再以自然方式进行水循环,从而导致土壤的含水率发生变化,使自然循环形成的地下水量大大减少。对一般城市而言,除了雨季外,大多数降雨均为中雨和小雨,而此时正值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雨水都是通过管道排放掉了,不能有效地渗入到地下补给地下水,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地下水回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雨水下渗不但可以起到缓解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内涝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起到回补地下水,涵养生机的作用。
雨水渗井是构建海绵城市的措施之一。基于雨水调蓄防止内涝现象的发生,现有技术的渗井,一般是在雨水检查井底开挖一定深度的渗坑,坑内填砂石层,检查井底留出一个孔,雨水可以通过井底的孔流到砂石层向地下渗透。但由于渗坑挖的深了施工难度较大,一般只是在井底再下挖1~2米,砂石层的深度较浅,存蓄雨水的容积量小,基本起不到调蓄作用,雨水下渗作用也不佳。专门用作雨水回灌补充地下水的渗井,采用深井内设置回灌管,回灌管的外围填充滤料,这种回灌井的效果较好,但一般都是用在集中回灌,道路沿线的雨水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回灌井采用钻机打井施工,安装回灌管,施工难度大,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雨水渗井布置在城市道路下的雨水管道上,渗井由井体和竖井组合而成,竖井的深度较深,雨水调蓄容积较大。其有益效果是:在雨水管道上每隔1~3个检查井设置成渗井,降雨时雨水通过管道收集,通过渗井渗入地下,从源头消减了雨水流量,起到雨水错峰调蓄的作用,减少地面积水内涝现象的发生。竖井内填充滤料,雨水经过滤料过滤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渗井采用组合方式施工,上部的井体采用顺做法施工,下部的竖井采用逆作法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造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组合型雨水渗井,主要由竖井1、管道2、井体3组成,其特征是:竖井1位于井体3的下部,管道2与井体3连接,竖井1的井壁由1节基础节4和1~10节标准节6组成, 基础节4和标准节6为圆环筒形,外径相同,1节的高度为800~1500毫米,基础节4和标准节6的底部壁厚100~200毫米,底部内径比顶部内径大200~300毫米,竖井1内形成多个圆锥台叠加组合成的空间,竖井1内填充滤料8,井体3的底部设有沉泥池9,沉泥池9底设有滤网10。基础节4的上部外侧设有平台5,平台5水平向外超出井体3外径50~200毫米,平台5作为井体3的基础。标准节6的上部内侧设有凸台7,凸台7向上高出基础节4或标准节6底50~100毫米。沉泥池9深度为300~600毫米,沉泥池9的上缘均布4~8个挂钩11,滤网10边缘均布设有4~8个挂环,挂环挂在挂钩11上。
组合型雨水渗井的施工方法,竖井1采用逆作法施工,井体3采用顺做法施工,是两种施工方法的组合。竖井1采用自上向下的逆作法施工,施工方法如下:
a.开挖沟槽至井体3底的深度;
b.以沟槽底13为工作面向下采用逆作法施工竖井1,沿竖井1的外侧土壁14挖土,挖出直径等于基础节4的外径,深度为基础节4高度的圆柱型基坑,下挖至基坑底面15,再在上部挖出平台槽51;
c.在基坑底面15上安装内膜16,土壁14、基坑底面15和内膜16之间形成基础节腔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刘建华;,未经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刘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5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