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合物[Cu2(L13)(L14)]·(CH3OH)的原位合成方法及抗肿瘤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5898.6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30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肖瑜;黄秋萍;张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41004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 cu2 l13 l14 ch3oh 原位 合成 方法 肿瘤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合物[Cu2(L13)(L14)]·(CH3OH)的原位合成方法及抗肿瘤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原位合成技术,即在一定条件,通过化学反应,在反应体系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新型的化合物,通过原位合成,可以获得其他合成方法难以获得的化合物。吡唑酮衍生物及其配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作设计合成具有应用前景的低毒有效的抗菌、抗肿瘤等药物、功能材料的前驱体,具有重要的潜在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设计合成吡啶-吡唑杂环衍生物金属配合物,利用溶剂热方法和原位合成技术合成配合物[Cu2(L13)(L14)]·(CH3OH)及抗肿瘤应用。
本发明涉及的配合物[Cu2(L13)(L14)]·(CH3OH)的分子式为:C72H70Cu2N18O21,分子量为:1650.53,HL13=(4S)-4,6-二乙基3-甲基4-(5-(甲酯基)-2-(6-甲基吡啶)-3-氧-2,3-二氢-1氢-吡唑)-1,8-二(6-甲基吡啶)-9-氧-1,2,7,8-四氮杂螺[[4.4]壬-6-烯-3,4,6-三甲酸甲酯;HL14=(4S)-4-乙基3,6-二甲基4-(5-(甲酯基)-2-(6-甲基吡啶)-3-氧-2,3-二氢-1氢-吡唑)-1,8-二(6-甲基吡啶)-9-氧-1,2,7,8-四氮杂螺[4.4]壬-6-烯-3,4,6-三甲酸甲酯,晶体结构参数表见表一,键长键角数据见表二;细胞毒性测试数据见表三、表四,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表一:[Cu2(L13)(L14)]·(CH3OH)的晶体学参数
表二:[Cu2(L13)(L14)]·(CH3OH)的键长和键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58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计算机辅助地检测由部件构成的系统中一个或多个基于软件的程序运行中的错误的方法
- 一种电流馈电型大功率高频高压开关电源主电路
- 一种Cu<sub>2-x</sub>Se/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Cu<sub>2-x</sub>Se/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Cu2‑xS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基于壳聚糖/环糊精双核铜的手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有机铜剂Cu<sub>2</sub>(CH<sub>3</sub>COO)<sub>4</sub>(BET)<sub>2</sub>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Fe<sub>3</sub>O<sub>4</sub>/Cu<sub>2-x</sub>S/Au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一种Cu2‑xS/CNT复合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Cu2‑xS/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