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锌基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97083.1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8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声;陈永力;许丁洋;郭俊;王东;余惺;冯振仙;杨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8/02 | 分类号: | C22C18/02;C22C18/04;C22F1/16;H01B1/02;H01R13/03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135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锌基合金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等强度、易机加工的变形锌基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合金材料可应用于AC/DC电源插头、FC通讯连接器等电子、电气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电气行业用插头、连接器材料的使用以铜合金居多,因铜合金具有优良的机加工性能和导电性能。铜合金易于机加工的重要原因在于铜合金中往往添加有Pb、Bi、Sb等改善加工性能的元素,这些元素在铜合金的晶界处形成游离的质点或金属间化合物,在切削过程中起到断屑的作用,从而使铜合金具有较好的切削性,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铜资源的不断开采和消耗,我国当前面临铜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国内资源供给率已不足25%,寻找新的合金材料替代铜合金,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锌合金的原料成本比铜合金要低20-30%,并且铅、镉等有害重金属元素不是锌合金中的必加元素,因此锌合金是一种低原料成本、绿色环保的合金。传统的锌合金以铸造锌合金为主,其微观组织中含有较脆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其固溶度比较低,导致锌合金的强度较低,特别是存在难以进行后续机加工的弊端。为满足锌合金的机加工性能要求,目前已有少数变形锌合金得到开发,但一般的变形锌合金存在生产成本高、成品率低、尺寸稳定性差及力学性能较差等缺陷和不足,并且在铜合金中对提高切削性有利的Pb、Bi、Sb等元素,对锌合金反而有害,在锌合金中一般作为杂质元素进行控制。虽然现有的变形锌合金的机加工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变形锌合金的后续加工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仍不能满足现代机床对锌合金切削性能的要求。因此,如何使锌合金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同时易加工,甚至达到铜合金所具有的切削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机加工的变形锌基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合金材料具有中等强度、高塑性、高导电率,可作为传统黄铜合金的替代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形锌基合金材料,该锌基合金材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包括:3%≤Al≤15%,0.1%≤Cu≤4.8%,余量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锌基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包含α相和η相,所述的α相为以Al为基体的Zn置换Al固溶体,所述的η相为以Zn为基体的Cu、Al置换Zn的固溶体。
本发明变形锌基合金材料以Zn为基体,除了添加Al作为强化元素之外,还添加一定量的Cu。本发明合金的微观组织中包含两种固溶体相,即FCC结构的α相和HCP结构的η相。其中α相是以Al为基体的Zn置换Al固溶体,相比η相,α相的固溶度较高,因此α相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但α相同时也是置换固溶体,因此具有良好的塑性、导电率。Cu与Al相比固溶度较低,Cu通过置换Zn固溶于Zn基体中,起到提高合金强度和改善合金塑性的作用。本发明合金的η相为以Zn为基体的Cu、Al置换Zn的固溶体,与α相一样作为固溶体,η相具有良好的塑性、导电率,能够实现易机加工和较高的导电率。本发明合金通过合理控制其元素配比,并在其微观组织中获得上述α相和η相,最终实现了变形锌基合金材料的易机加工和中等强度,其导电率能够与铅黄铜相媲美。本发明合金中由于溶质原子在α相、η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中形成具有不同硬度的区域,使合金的内部组织产生更多的界面结构,有利于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断屑,改善合金的机加工性能。此外,由于不同固溶体的层次交错,使得合金整体上的变形协调能力更强,这样也促使合金后续的塑性加工变得更容易实现。
由于α相、η相两种合金相都保持了原有的端际固溶体结构,使得本发明合金的导电率可以达到传统黄铜的标准。作为插头等使用的电气产品,除了应该具备较好的导电性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机加工性能及耐环境腐蚀性能。
本发明的Al含量大于15%时,将导致合金的机加工性能恶化,使材料变脆;当Al含量小于3%时,α相、η相的相比例将降低,导致合金强度和塑性不够,因此Al的添加量范围应控制在3%≤Al≤15%。本发明合金中,Cu是以置换Zn原子的方式存在于锌基体中,起到提高强度、改善塑性,同时不影响导电率的作用,但Cu含量大于4.8%时,多余的Cu元素将从锌基体中析出,不利于机加工,对导电率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当Cu含量小于0.1%时,不能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在本发明中,将Cu含量控制在0.1%≤Cu≤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7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