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中冷器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98876.5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8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金岐焕;崔致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振中冷器 管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噪音、振动以及声振粗糙度(NVH)性能的中冷器管道。该中冷器管道包括多个波纹管,其中波纹管的外部由软材料制成并且其内侧由硬材料制成,从而使波纹管的内侧的储能模量高于其外部的储能模量。另外,该中冷器管道改善中冷器管道的耐用性。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4年6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073546号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中冷器管道,更具体地,涉及可以防止振动经由中冷器管道传递至中冷器以及车身纵梁的中冷器管道,其可以改善噪音、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性能。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中冷器管道包括经形成进入中冷器的入口管道以及经形成从中冷器中出来的出口管道,并且连接中冷器与发动机节气门体,从而将在中冷器中冷却的空气传送至发动机节气门体。具体地,中冷器管道执行使空气经其传送的通道功能,并且在发动机内进行燃烧后残留的非燃烧气体增加温度和压力,这些非燃烧气体可以经入口侧的中冷器管道使用进气歧管而输入至发动机燃烧室。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的中冷器管道是塑料的中冷器管道,其包括将橡胶软管固定至铝管两端的夹子,该铝管具有橡胶/铝的复合结构并且由热塑性醚-酯弹性体(TEEE)制成,以减少中冷器管道的成本和重量,但是当安装在车辆内时可具有较低的NVH性能,因此不应用于车辆。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可以包括波纹管的中冷器管道,该波纹管具有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内部和由第二材料制成的外部,从而防止振动经中冷器管道传递至中冷器以及车身纵梁,其可以改善噪音、振动以及声振粗糙度(NVH)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冷器管道将中冷器连接至发动机节气门体,其中中冷器管道的两端可以包括波纹管,并且波纹管的外部可以由聚酯(PET)材料制成,该材料是相当软的材料,并且其内侧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材料制成,该材料是相当硬的材料,从而使波纹管内侧的储能模量高于其外部的储能模量。
中冷器管道的波纹管的厚度可以是约1.2毫米(mm)至约1.4mm,以减少传递至中冷器管道的振动。形成中冷器管道的波纹管内侧的材料的储能模量可以比形成波纹管外部的材料的储能模量高约7.5倍至约8.5倍。聚酯(PET)的厚度可以占中冷器管道的波纹管横截面厚度的约95%至约98%,并且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厚度可以占波纹管横截面厚度的约2%至约5%。中冷器管道的两端可以包括弯曲部。此外,中冷器管道的两端可以包括第一波纹管,并且中冷器管道的两侧的弯曲部可以包括第二波纹管。
附图说明
基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和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管道的示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管道的波纹管的示例性横截面图;以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管道的振动传递耗损的分析值的示例性曲线图。
附图中各个元件的附图标记
100:中冷器管道
110:波纹管
111:第一波纹管
112:第二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88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