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苎麻脱壳机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99795.7 申请日: 2015-08-04
公开(公告)号: CN104499058A 公开(公告)日: 2015-07-29
发明(设计)人: 李朝康;徐正权;李莉;何维刚;李宏;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同智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1B1/20 分类号: D01B1/20;D01B1/32;D01B1/36;D01B1/38;D01B1/46
代理公司: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代理人: 王秀丽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苎麻 脱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苎麻机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苎麻脱壳机。

背景技术

苎麻是我国农业四大国宝(丝、麻、茶、药)之一,产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然而,近三十年来,丝、茶、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唯独苎麻不但未能发展,而且萎缩严重,我国苎麻种植面积从1987年的750多万亩,缩小到现在的10多万亩,面积减少95%以上,现在已没有人种麻,苎麻行业危在旦夕。

苎麻不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苎麻脱壳机械,苎麻脱壳机械长期没有能大面积推广使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与效率这一对矛盾长期未能解决,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一种高速旋转的刀片滚筒,用机械的打击力,将麻杆中的麻壳麻骨同时打碎,麻纤维也被打散、大量麻骨粘附在纤维之上难清除,如果采用直喂式,虽然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工作效率高,但原麻中存在许多麻骨麻壳,产品质量很差,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果采用反拉式,保证了质量,但生产效率低,比手工只能提高工效2-3倍,劳动强度大,产品制成率低。这是一种是从国外引进的非常落后的不合理的生产工艺,这种非常落后的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国内外研究了二百多年致今也没有什么结果。

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麻杆是园柱形,外面是麻壳,、中间是纤维,内心是麻骨,麻骨破粉碎后破打散的纤维包围起来混合在一起就会难以清除,质暈与效率这一矛盾难以解决,为了解上述问题,我们不再釆这种生产工艺,我们根据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那种皮骨分脱,即先除去麻骨麻叶,后除去麻壳的工作厡理,但手工式剥麻原理是由人工先从地里将麻骨、麻叶去掉,把麻皮拿回家后浸泡在水池中,再用人工手上拿着着刀片一片一片地刮去表皮,这是一种完全的手工生产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极底,一个强壮的劳动力,一天工作10小时也只能收获0.1亩。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1980年研究出6BZ-400型反拉式单滚筒剥麻机。虽然产品的质量较好,但是由于还只是一种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还存在着生产率较低,一般只能比手工提高工效2-3倍,且纤维损伤较大,产品制成率低等一些问题。1987年湖北纺织工业研究所研究出EB-1型双滚筒反抗式苎麻剥麻机,虽然剥麻工效有了较大提高,比手工提高3-5倍,但存在产品质量较差,麻骨、麻壳、残胶含量较多等一些问题。

1987年湖北纺织工业研究所与武汉第三纺织机械厂联合研制出双滚筒反拉式剥麻机,同样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50多年来虽然我国有30多个单位和个人对单滚筒、双滚筒和多滚筒式剥麻机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但是还未能突破半手工半机械生产,工作效率低和产品质量差的问题,至今未能得到较好地解决,也就未能大面积推广使用。因此有必要研制出机械化程度高,剥麻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一种苎麻机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苎麻脱壳机,能有效解决现代苎麻加工行业中加工质量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既能够提高苎麻脱壳质量,又能够提高加工效率,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上述脱壳机包括喂麻机构、脱壳机构、出麻机构及驱动电机,所述脱壳机构设于喂麻机构和出麻机构之间,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设于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下刀片剥麻辊之间的上剥麻光辊和下剥麻光辊,设于上剥麻光辊和喂麻机构输出端之间且相互啮合的上沟槽罗拉和下沟槽罗拉;所述出麻机构位于所述下刀片剥麻辊下方;

所述下刀片剥麻辊的中心轴一端设有第一带轮,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上刀片剥麻辊上与第一齿轮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二带轮;所述下沟槽罗拉上与第一带轮同侧的中心轴端部设有第三带轮,所述下沟槽罗拉中心轴另一端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上沟槽罗拉的中心轴一端部设有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上剥麻光辊上与第三齿轮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五齿轮,另一端部设有第六齿轮,所述下剥麻光辊中心轴端部设有与第六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之间设有同时与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的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的机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第八齿轮及与第八齿轮同轴的第四带轮;

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分别通过皮带与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带轮和第四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刀片剥麻辊和上剥麻光辊之间的距离为0.4-0.5mm,所述下刀片剥麻辊和下剥麻光辊之间的距离为0.2-0.3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智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同智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9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