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磁锁门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800250.3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9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许诚昕;凌味未;马文英;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5B47/02 | 分类号: | E05B47/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王芸 |
地址: | 610225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磁 锁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磁锁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锁的设计和电磁铁一样,是利用电生磁的原理,当电流通过硅钢片时,电磁锁会产磁力紧紧的吸住吸附铁板达到锁门的效果。通常只要较小的电流电磁锁就会产生莫大的磁力,控制电磁锁电源的门禁系统识别人员正确后即断电,电磁锁失去吸力即可开门。因为电磁锁没有复杂的机械结构以及锁舌的构造,适用在逃生门或是消防门的通路控制。
目前电磁锁的吸力强度以LB表示(磅),测试的方法是静态加压。当前电磁锁在设计中存在缺陷,为实现电磁锁的锁门效果,需不间断的提供电流,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磁力锁受到磁力量的限制,在超过锁体本身负荷的情况下,锁就可以被开启,这就是磁力锁的缺点。同时电磁锁的吸附铁板因为长时间受电磁铁的磁力感应有可能被短暂磁化。现有电磁锁门禁系统在使用中,由于关门时冲击力过大,造成电磁锁门禁系统的使用寿命不长。
即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1.现有磁力锁的闭合磁力与磁钢同电磁线圈的距离有关,在门框安装减震垫影响闭合力,因此现有技术中不安装减震垫,使得关门时冲击力过大,造成电磁锁门禁系统的使用寿命不长;
2. 现有电磁锁在设计中存在缺陷,为实现电磁锁的锁门效果,需不间断的提供电流,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并且磁力锁受到磁力量的限制,在超过锁体本身负荷的情况下,锁就可以被开启;
3.电磁锁的吸附铁板因为长时间受电磁铁的磁力感应有可能被短暂磁化而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缺陷的新型电磁锁门禁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电磁锁门禁系统,包括活动门以及与活动门配合的门框,还包括相互配合的磁钢销与销孔,所述磁钢销设于所述活动门或门框两者之一上,所述销孔设于活动门或门框两者之一的另外一个上;另外,还包括与所述磁钢销电磁感应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靠近所述磁钢销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门为转动门,在所述转动门与所述门框之间安装有第一回位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回位装置为弹性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回位装置为机械发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动门包括旋转轴和固定轴,所述机械发条连接于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固定轴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械发条在安装前设有预紧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磁钢销为空心磁钢销。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靠近所述磁钢销设置的第二回位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回位装置为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电磁线圈电连接,所述感应开关设于所述活动门或门框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感应开关为距离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感应开关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进门开关,所述进门开关也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口开关为刷卡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出门开关,所述出门开关也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门框与活动门之间还设有减震垫。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电磁锁受到磁力量的限制的问题,电磁锁的闭合力不在受磁力量的限制;
2、克服了电磁锁关闭时仍然需要提供电流的弊端;
3、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锁关闭时冲击力过大,影响电磁锁门禁系统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活机械发条安装俯视图
图3是销孔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记:1-电磁锁,2-活动门,3-门框,4-控制器,5-刷卡器,6-出门开关,7-旋转轴,8-固定轴,9-机械发条,10-磁钢销,11-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0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车门接触式关闭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帐篷杆架安装定位的卡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