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橄榄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00453.2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岳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兰兰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6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橄榄 脱毒 组培快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快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橄榄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为木犀科、齐墩果属常绿乔木,原产于地中海气候区,19世纪中期引入我国,是甘肃陇南和四川广元地区的主要油料树种。根据用途可分为油用、果用、油果兼用、授粉、砧木等五大类。油橄榄对其生长的土壤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pH值在6.5~8.0之间,土壤疏松透气,无论是在硅质土里还是在钙质土里都能生长。但研究表明:最好的橄榄油来自钙质丰富、土壤肥沃的橄榄树的果实中。花期和座果期的大风和暴雨,会对橄榄树造成损害,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由此可见,油橄榄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这也正是限制其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
随着我国政府对油橄榄重视程度的加大,近两年我国油橄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以陇南武都为中心的试验园已经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相继建成了3家高标准加工厂,分别是祥宇油橄榄加工、世博林油橄榄加工、田园油橄榄加工,以及中等加工企业10多个。这也为油橄榄打开了市场空间,使得油橄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油橄榄种植应扩大规模,提高种植效益。
现有油橄榄栽培主要是温床扦插育苗和温床种子育苗,这两种方法都能达到育苗的目的,但育苗速度慢成为主要限制因素。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育苗速度快的组培快繁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橄榄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通过种子脱毒处理后,经“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壮苗培养、移栽”步骤快速培育苗木,为扩大栽培提供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橄榄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去除种壳:将油橄榄种子和砂石混合后,放入搅拌器,通过超高速搅拌法去除种子外壳;
b、制作外植体:去壳的种子用2~5%蔗糖水溶液浸泡3~5小时,取出后阴干,并经灭菌处理,作为脱毒组培用的外植体;
c、诱导培养:将步骤b种子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诱导出丛芽,形成无根组织苗;
d、增殖培养:将上述诱导出的无根组织苗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30天继代一次,连续转接3次,培养期为100天;所述增殖培养基的组份组成为:MS+BA2.0~3.0mg/L+NAA0.2~0.5mg/L+蔗糖20~30g/L+维生素B20.01~0.02mg/L琼脂4~6g/L;
e、生根培养:将步骤d无根组培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f、壮苗培养:将生根的组培苗在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培养期为10天;所述的壮苗培养基的组份组成为:MS+BA0.5~1.0mg/L+IBA0.1~0.6mg/L+蔗糖20~30g/L+油橄榄专用肥0.1~0.3mg/L+卡拉胶4~6g/L;
g、移栽:步骤f壮苗培养的脱毒组培苗生长至3~5cm后,即可进行移栽培养成苗。
进一步,所述的油橄榄种子是从3~4年生油橄榄树的油橄榄果实中采集的成熟种子。
与现有油橄榄育苗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脱毒组培的方法,实现了规模化、快速化培育油橄榄苗木的目的,为扩大栽培面积提供基础;本发明通过脱毒组培的方式育苗,提高了所培种苗的品质,表现为抗病性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油橄榄脱毒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去除种壳:将油橄榄种子和砂石混合后,放入搅拌器,通过超高速搅拌法去除种子外壳;
b、制作外植体:去壳的种子用2~5%蔗糖水溶液浸泡3~5小时,取出后阴干,并经灭菌处理,作为脱毒组培用的外植体;
c、诱导培养:将步骤b种子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诱导出丛芽,形成无根组织苗;
d、增殖培养:将上述诱导出的无根组织苗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30天继代一次,连续转接3次,培养期为100天;所述增殖培养基的组份组成为:MS+BA2.0~3.0mg/L+NAA0.2~0.5mg/L+蔗糖20~30g/L+维生素B20.01~0.02mg/L琼脂4~6g/L;
e、生根培养:将步骤d无根组培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兰兰,未经岳兰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0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蒿高效离体再生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用育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