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离合装置、双向离合装置及转向安全控制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05414.1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8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媛;张振兴;粘文升;赵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00 | 分类号: | B62D3/00;B62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南毅宁;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离合 装置 双向 转向 安全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单向离合装置,该单向离合装置包括:
超越离合器,包括主动件、从动件和连接件,所述主动件和所述从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配合,所述从动件能够锁止所述主动件沿锁止方向的转动,而不能锁止所述主动件沿与所述锁止方向相反的非锁止方向的转动,所述主动件与转向传动轴固定连接;以及
执行器,在通电的情况下,使得车身与所述从动件固定连接,在断电的情况下,使得车身与所述从动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单向离合装置还包括外盖,所述外盖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执行器与所述外盖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为线圈,所述线圈通过在通电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电磁场使得所述车身与所述从动件保持相对静止,所述外盖中设置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用于将所述线圈的线头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单向离合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摩擦片,设置在所述线圈和所述从动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片包括至少一个外摩擦片和至少一个内摩擦片,所述外盖中设置有轴向凹槽,所述外摩擦片中设置有外凸缘,所述内摩擦片中设置有内凸缘,所述从动件中设置有轴向凹槽,
其中,所述外摩擦片的外凸缘嵌装在所述外盖的轴向凹槽中并能轴向移动,所述内摩擦片的内凸缘嵌装在所述从动件的轴向凹槽中并能轴向移动,所述外摩擦片和所述内摩擦片交替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摩擦片的外凸缘和所述内摩擦片的内凸缘上设置有回位弹性体,所述回位弹性体用于在所述执行器不通电的情况下,使所述外摩擦片之间和所述内摩擦片之间被弹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件为棘轮,所述从动件为圆环状,所述棘轮设置在所述从动件内,所述棘轮和所述从动件之间形成楔槽;以及
所述连接件为压缩弹簧和滚柱,所述压缩弹簧和所述滚柱位于所述楔槽内,所述棘轮通过所述压缩弹簧与所述滚柱接触,所述滚柱与所述从动件接触,
其中,在所述棘轮沿所述锁止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棘轮通过所述压缩弹簧压紧所述滚柱,所述滚柱受所述从动件的摩擦力被楔紧,在所述棘轮沿所述非锁止方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滚柱不被楔紧。
8.一种双向离合装置,该双向离合装置包括:
两个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中,两个所述单向离合装置中的所述锁定方向相反。
9.一种双向离合装置,该双向离合装置包括:
两个权利要求3-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其中,两个所述单向离合装置中的所述锁定方向相反;以及
隔磁垫片,配置于两个所述单向离合装置之间,用于将两个所述单向离合装置分别产生的两个电磁场隔离。
10.一种转向安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向离合装置或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向离合装置;以及
处理器,与所述单向离合装置或所述双向离合装置中的所述执行器连接,用于:
在所述转向传动轴沿所述单向离合装置或所述双向离合装置中的所述锁止方向的转角达到所述锁止方向的转角阈值的情况下,向对应的执行器发送开关信号使该执行器通电;以及
在所述转向传动轴沿所述单向离合装置或所述双向离合装置中的所述锁止方向的转角未达到所述锁止方向的转角阈值的情况下,向对应的执行器发送开关信号使该执行器断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向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传感器单元,用于检测车辆运行状况,并将所述车辆运行状况传输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车辆运行状况来确定所述锁止方向的转角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向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下列中的一者或多者:轮速传感器、转向盘转角传感器、车身侧倾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车身侧向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54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