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病量化评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05574.6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3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明;冯云;张凤娟;李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Q5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病 量化 评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病量化评价装置,尤其是利用光谱吸收率实现对鲜红斑痣等皮肤疾病的定量评价,辅助医生完成精细治疗方案。
背景技术
鲜红斑痣等皮肤性疾病具有色泽鲜艳、边界清晰、形态异常等特点,不同类型的鲜红斑痣患者的病变程度与颜色密切相关,客观地测量患者病患部位的颜色对治疗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目测法、偏振漫反射成像、红斑指数评价等,也可借助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声光成像等设备获得病患组织的深层生理结构信息。目测法以主观辨别为主,漫射成像及红斑指数等方法受到环境光线的影响,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设备难以满足病患区域大面积测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皮肤病量化评价装置,通过空间光调制器调节多光谱光源在患者表面形成结构光图像,并同步解调编码图像,获得患者多光谱光源下的三维结构光图像,在获得病患区域的三维模型的同时,并根据光线在三维模型的入射角度及光强分布差异,获得修正的病患部位和正常部位的多光谱吸收差异,在计算机的处理下完成病患的精细分级。
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装置校准、多光谱三维重建与光谱吸收校正构成。装置校准包括校准多光谱光源及其投影镜头的光学参数、多光谱光源均匀性标定、观测镜头光学参数标定,及各组光学镜头间的坐标转换参数等;多光谱三维重建过程由空间光调制器控制光源依次分时投射特定光谱光源的结构光,并通过图像传感器同步采集对应的结构光图像序列,根据事先标定的参数(镜头光学参数及坐标转换参数)获得给定光谱光源下的三维重建模型;最后根据入射光线与患者表面的夹角关系得到正常组织与病患组织在各光谱的修正吸收系数,实现病患的精细分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系统结构图。概要说明本发明的装置的结构,包括(1)多光谱光源、(2)空间光调制器、(3)图像传感器及其对应的(4)光学镜头和(5)计算机等构成,该装置通过计算可对(6)病患组织与(7)正常组织对光谱的吸收率差别获得(6)病患组织的定量评价。
图2为该装置的一种推荐实现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装置校准阶段,系统首先完成内部光学参数的标定。即在计算机的控制下(2)图像传感器通过(3)图像传感器拍摄一系列的标志图像,获取(4)光学镜头的光学校正参数,如焦距、径向畸变、切向畸变、两组镜头间的旋转与平移关系等参数。其中,(1)多光谱光源可由合束镜及可选择三色激光器光源构成,如由红(660nm)绿(532nm)、蓝(445nm)的激光器光源构成的三色激光器光源,也可选择三色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红(619-630nm)、绿(516-535)、蓝(450-468)等多波长光源,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三色或者多色光谱光源;合束镜的租用是将各波长光源合成一束经同一光学镜头输出;该部件也可选择单波长光源与空间光调制器及其光学镜头的方式,再经分别校正获得各镜头参数。
三维重建阶段,(2)空间光调制器通过将(1)多光谱光源的光投射一系列的编码图像至(6)病患组织及(7)正常组织,并同步解码拍摄的编码图像后可获得病患区域的三维结构信息。
光谱吸收校正阶段的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根据多光谱三维重建模型修正病患区域的反射率系数,并根据(3)图像传感器拍摄的图像求解给定光谱下修定的(6)病患组织及(7)正常组织的吸收系数,根据该多光谱吸收系数获得(6)病患组织的量化评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55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