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05883.3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00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臧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16 | 分类号: | F15B11/16;F15B13/06;B66F9/22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起升 三门 油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种油路的优化合并,特别是一种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堆垛车的起升高度不高,无法适用于高空条件的堆垛作业。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包括泵站、油箱、泵站油管、其他油管、各类钢管、左边缸、右边缸、中缸;所述泵站中部设有阀块,阀块上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依次连接泵站接头、泵站油管、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另一端、第一油管、第二钢管通过第一三通接头相连;所述第二钢管的另一端、左钢管、右钢管通过第二三通接头相连;所述第一油管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三钢管、第二油管、第四钢管、直角接头、中缸;所述左钢管依次连接左直通接头、左边缸,右钢管依次连接右直通接头、右边缸。
优选的,所述阀块上装有电磁阀,当需要活塞杆缩回时,打开电磁阀,液压油依次经过左直通接头、右直通接头、左钢管、右钢管、第二三通接头、第二钢管、直角接头、第四钢管、第二油管、第三钢管、第一油管、第一三通接头、第一钢管、泵站油管、泵站接头、电磁阀回到油箱。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所述本发明将传统低起升的单门架油路和双门架油路进行优化合并,创造了一种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适用于在高空条件下的堆垛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的装配立体图;
其中:1、左边缸;2、左直通接头;3、左钢管;4、第二三通接头;5、右钢管;6、右直通接头;7、右边缸;8、第二油管;9、第三钢管;10、第一油管;11、中缸;12、第四钢管;13、直角接头;14、第二钢管;15、第一三通接头;16、第一钢管;17、泵站油管;18、油箱;19、泵站接头;20、阀块;21、泵站;2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包括泵站21、油箱18、泵站油管17、第一油管10、第二油管8、第一钢管16、第二钢管14、第三钢管9、第四钢管12、左边缸1、右边缸7、中缸11;所述泵站21中部设有阀块20,阀块20上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依次连接泵站接头19、泵站油管17、第一钢管16;所述第一钢管16的另一端、第一油管10、第二钢管14通过第一三通接头15相连;所述第二钢管14的另一端、左钢管3、右钢管5通过第二三通接头4相连;所述第一油管1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三钢管9、第二油管8、第四钢管12、直角接头13、中缸11;所述左钢管3依次连接左直通接头2、左边缸1,右钢管5依次连接右直通接头6、右边缸7;所述阀块20上装有电磁阀22。
使用时,泵站21将液压油从油箱18里吸出,液压油依次经过泵站接头19、泵站油管17、第一钢管16、第一三通接头15、第一油管10、第三钢管9、第二油管8、第四钢管12、直角接头13进入中缸11;依次经过泵站接头19、泵站油管17、第一钢管16、第一三通接头15、第二钢管14、第二三通接头4、左钢管3、左直通接头2、右钢管5、右直通接头6进入左边缸1和右边缸7,间接带动左边缸1和右边缸7的活塞杆伸出;当需要活塞杆缩回时,打开电磁阀22,液压油按原油路返回油箱18。
所述本发明将传统低起升的单门架油路和双门架油路进行优化合并,创造了一种高起升的三门架油路,适用于在高空条件下的堆垛作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5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式液压泵冲击试验系统
- 下一篇:注浆泵流量及流量比例控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