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碰撞吸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06908.1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森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12 | 分类号: | B60R19/12;B60R19/18;B62D21/1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碰撞 吸收 结构 | ||
1.一种车身碰撞吸收结构,包括:
保险杠加强件,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形成保险杠的框架;
上车身框架构件,所述上车身框架构件形成车身的框架,其中,所述上车身框架构件包括在所述车身的纵向方向上的前端表面;
下车身框架构件,所述下车身框架构件形成所述车身的框架,其中,所述下车身框架构件位于所述上车身框架构件的下方,并且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前端表面;
碰撞吸收盒,所述碰撞吸收盒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和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前部,其中,所述后部被连接到所述上车身框架构件的所述前端表面和所述下车身框架构件的所述前端表面,并且所述前部被连接到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其中,所述碰撞吸收盒包括:
上碰撞吸收部分,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具有封闭的横截面,并且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前端,
下碰撞吸收部分,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位于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的下方,其中,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具有封闭的横截面,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前端,
前连接部分,所述前连接部分连接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前端和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前端,其中,所述前连接部分具有封闭的横截面,并且在所述车身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和
连通部分,所述连通部分在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和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之间位于所述前连接部分的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后侧处,其中,所述连通部分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穿过所述碰撞吸收盒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碰撞吸收结构,其中:
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后端,
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后端,并且
所述碰撞吸收盒进一步包括后连接部分,所述后连接部分连接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后端和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后端,其中,所述后连接部分具有封闭的横截面,并且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竖直方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碰撞吸收结构,其中:
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内侧部分和在所述车身的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外侧部分,
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内侧部分和在所述车身的所述横向方向上的外侧部分,
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内侧部分与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内侧部分一体地形成,并且
所述上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外侧部分与所述下碰撞吸收部分的所述外侧部分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碰撞吸收结构,其中,所述前连接部分包括压条,所述压条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竖直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碰撞吸收结构,其中:
所述保险杠加强件包括在所述车身的所述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被连接到所述碰撞吸收盒的连接部分,
与所述中央部分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车身的所述竖直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宽度,并且
所述连接部分被形成为在从所述车身的前方观察时完全覆盖所述碰撞吸收盒的前端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069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