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归一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11150.0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4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海;张志耕;程旭;景志远;张永卫;梁新文;徐中新;曾凡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9/02 | 分类号: | E01C1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合 生产 配合 目标 归一化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建设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归一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而言,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规定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标准,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目标配合比确定的级配曲线是混合料生产时追求的目标级配,其确定的冷料比例是搅拌设备各冷料仓供料的依据。生产配合比设计是从各热料仓中取样检测仓中材料粒径分布,确定各热料仓之间材料及矿粉的比例,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要求生产级配尽量接近目标级配。生产配合比供搅拌设备生产配料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使各热料仓的的材料供料平衡。生产配合比验证是按生产配合比得到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和对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检验。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过程要求生产级配与目标级配相符,混合料生产稳定。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各热料仓之间的材料用量,决定了混合料的最终级配组成。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发现采用以上过程设计的混合料生产级配很难与目标级配一致。一些设计由于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存在较大差距,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的溢料、待料现象。这时需大幅度反复调整冷料仓材料的上料比例,调整过程造成设备生产不稳定,其后果是通过搅拌设备振动筛的材料流量发生变化,导致混仓率、窜仓率发生变化。窜仓率过大时,许多理应透过筛孔的颗粒来不及透筛,而落入相邻的较大颗粒材料仓中,细集料含量增多,混合料级配变细;相反,混仓率过大,一些理应进入相邻料仓的大颗粒材料会透过筛孔混入较小颗粒材料仓中,则混合料中粗集料含量增多,混合料变粗。这种混仓、窜仓现象,将严重影响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级配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归一化设计方法,具有精度高、偏差小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冷料仓的称重流量标定:利用冷料称重流量标定装置依次对所有冷料仓进行标定,得到所有冷料仓各供料皮带机转速与供料流量的二维标定曲线;
2)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的归一化设计:
2-1)从料堆中取样,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获得沥青混合料目标级配、目标配合比和沥青用量;
2-2)根据步骤2-1)得到的目标配合比和搅拌设备产量,获得每种规格冷料的供料流量;
2-3)根据步骤1)得到的二维标定曲线和步骤2-2)得到的冷料的供料流量,计算得到供料皮带机转速;
2-4)根据步骤2-3)获得的供料皮带机转速按照步骤2-1)的目标配合比上料,待流量稳定后按照定量截止实验法截取混合料处理,将处理后混合料加热至170℃~190℃存储在热料仓中得到热骨料,后对仓中的热骨料称重得到热骨料之间的比例,将得到热骨料之间的比例与矿粉使用比例计算获得生产配合比。
所述的步骤1)中对冷料仓进行标定的方法为:
1-1)通过控制室控制其中一个冷料仓下料,分别设定三个给料皮带机转速供料,待斜皮带下方称重传感器称量稳定后得出物料重量,通过公式(1)计算对应转速下的流量:
式中:q为当前转速下的流量;M为称重传感器得到的物料重量;t为称取物料重量M所对应时间;w为冷料含水率;
1-2)通过1-1)得到的转速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绘制供料皮带机转速与供料流量二维标定曲线,即完成该仓流量标定;
1-3)通过重复1-1)、1-2)两个步骤依次完成所有冷料仓的标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1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置式车载撒料机
- 下一篇:一种结构稳定的混合式公园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