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1449.6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8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盛江峰;周杰;张睿;徐鹂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支架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该支架用于将车用平板(包括实心板和空心板)与车辆进行90度连接。
背景技术
玻纤与化纤混纺纤维及其织物是一种新的可形成连续纤维增强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新原料。采用这种混纺纤维制造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一方面具有与部分热固性复合材料相近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这种材料具有环保可回收特性,因此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关注,这种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同时该材料还具有比传统热固性复合材料更低的密度,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制品重量,节省生产成本。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常规加热滚压的方式只能生产平板类材料,无法满足客户对异形制品的需求。
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案是采用加热熔融滚压的方式生产实心平板或者夹心板材类产品。通常的做法是将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或以此为主的材料,通过烘箱或者通过加热的辊筒将织物中的化纤熔融,之后通过后续的压力将玻纤与熔融的化纤压制成为一个整体或形成实心板材或形成三明治类板材。而该种加热熔融滚压的方法由于其本身工艺的局限性,因此无法作为结构相对复杂的异形材料的成型方法,仅能生产平面板状结构材料。
如图3所示,支架由支架体39和金属件40组成,金属件40用螺丝固定在支架体39上,支架体39的横截面为L形。该支架用于将车用平板(包括实心板和空心板)与车辆进行90度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平板与车辆的连接,另一方面这种连接在受到冲击力发生形变后回复到原来状态。现有技术的支架体39主要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金属类材料在收到冲击后容易发生永久形变,导致固定后的平板与车固定面的角度发生不可恢复性变化,最终导致无法使固定平板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从而有影响固定平板的作用。而且金属材料容易出现锈蚀等现象,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以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为原料,加热使其中的化纤熔融后再模压成型的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热塑性支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剪裁成相应的形状和大小;然后按照设计的铺层结构将几层混纺织物上下叠放铺设,铺设完成后的混纺织物重量为3000-5000克/平方米;完成后的混纺织物为平板状;
二、加热熔融:首先将依照步骤一的要求剪裁、铺放完毕的混纺织物放入温度为210℃-250℃的烘箱中加热6-10分钟,最终使混纺织物的温度在出烘箱时≥210℃;
三、模压成型:把步骤二制成的混纺织物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模具对混纺织物加热并施加压力,下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30℃,上模对混纺织物的加热温度为40-140℃,施加压力的压强为2-10MPa;在模具内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熔融后的化纤与玻纤充分浸润,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开模将半成品取出,取出后的半成品的横截面为L形;
四、最后按照支架尺寸对步骤三制成的半成品进行冲切成一段段的支架体,再在支架体上用螺丝固定金属件后制成支架。
本发明步骤一的剪裁过程中,先对玻纤与化纤混纺织物需要切割的部分进行加热,再对该部分进行冷却与挤压,最后对该部分进行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14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