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激光耳蜗治疗仪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2289.7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1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宜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中哲正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067 | 分类号: | A61N5/067;H02J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161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激光 耳蜗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蜗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激光耳蜗治疗仪。
背景技术
耳蜗是位于听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声信号具有时频分析特性,当声音经过外耳传入中耳时,镫骨的运动引起耳蜗内流体压强的变化,从而引起行波沿基底膜的传播。在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耳蜗或者相关联的功能组织的感应功能损坏或者削弱都会对正常的听音及言语交流产生影响。
电极式人工耳蜗中电极由于传导电流时存在电场发散性,易导致相邻电极相互干扰,而且在2~3cm范围内电极数目增加受限。另外为了减少相邻电极同步发放信号相互干扰,触发时间必须间隔,也就是说电极阵列上各路信号在时序上是非同步的,这样在听觉中枢产生的各路信号叠加就是错位的。激光具有良好的方向性这一显著特点,利用光纤导入激光信号,由于激光不会像电流那样在耳蜗内各个方向上扩散,因此可以精确地照射到光纤输出所面对的神经组织上。
目前所见到的激光耳蜗治疗仪是在电池仓中安装干电池,当电池电量用完时,需要更换新电池,这样既费力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电池,对资源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软激光对耳鸣、耳部疾病、听力损失进行有效治疗,同时节约电池用量的太阳能激光耳蜗治疗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太阳能激光耳蜗治疗仪,包括:头戴、稳定耳塞、内置光线导向筒、出光筒、激光头、电池仓、外置固定壳、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图中未标出)、底部开关。头戴通过螺钉固定在出光筒的侧方,内置光线导向筒一端连接有稳定耳塞,另一端与出光筒相接,激光头位于出光筒和电池仓之间。外置固定壳位于电池仓末端的外表面,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外置固定壳上,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线缆与太阳能控制器相连接,底部开关与太阳能控制器相接。
线缆设置在电池仓内部。
电池仓是用来储存提供电力的蓄电池,激光头可以在开关的控制作用下发出激光,内置光纤导向筒中安装有一系列使光纤保持稳定角度和出光发散密度的装置,实现稳定照射。
底部开关有两个按钮,其中一个按钮是控制整个治疗仪的开启和关闭,另一个按钮是用来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对蓄电池的充、放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太阳能激光耳蜗治疗仪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实现对耳鸣、耳部疾病的提前预防,节省电池、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激光耳蜗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头戴;2——稳定耳塞;3——内置光线导向筒;4——出光筒;5——激光头;6——电池仓;7——外置固定壳;8——太阳能电池板;9——太阳能控制器;10——底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太阳能激光耳蜗治疗仪,包括:头戴1、稳定耳塞2、内置光线导向筒3、出光筒4、激光头5、电池仓6、外置固定壳7、太阳能电池板8、太阳能控制器9、蓄电池(图中未标出)、底部开关10。头戴1通过螺钉固定在出光筒4的侧方,内置光线导向筒3一端连接有稳定耳塞2,另一端与出光筒4相接,激光头5位于出光筒4和电池仓6之间。外置固定壳7位于电池仓6末端的外表面,太阳能电池板8安装在外置固定壳7上,太阳能电池板8通过线缆与太阳能控制器9相连接,底部开关10与太阳能控制器9相接。
底部开关10的两个按钮,其中一个按钮是控制整个治疗仪的开启和关闭,另一个按钮是用来控制太阳能电池板8对蓄电池的充、放电。太阳能电池板8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后储存在蓄电池内,通过太阳能控制器9实现对蓄电池的充放电。
当底部开关控制整个治疗仪的按钮起动开启模式时,激光头5可以在开关的控制作用下发出激光,激光穿过出光筒4导向内置光纤导向筒3。内置光纤导向筒3中安装有一系列使光纤保持稳定角度和出光发散密度的装置,实现稳定照射。稳定耳塞2起到治疗仪和耳蜗架接的桥梁,激光最终通过稳定耳塞能够顺利作用于人体耳蜗及其听觉神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中哲正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中哲正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2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救援车载被困人员营救设备
- 下一篇:可分离型鼻胃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