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2472.7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姚南;赵懿昊;刘素平;马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06 | 分类号: | H01S5/06;H01S5/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激光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激光(Semiconductor laser)在1962年被成功激发,在1970年实现室温下连续输出。后来经过改良,开发出双异质接合型激光及条纹型构造的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广泛使用于光纤通信、光盘、激光打印机、激光扫描器、激光指示器(激光笔),是目前生产量最大的激光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不断地得到改善:更低的阈值电流和工作电流,更长的寿命,更好的温度特性,特别是更高的光输出功率。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也对半导体激光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除要求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温度特性以外,大的光输出功率也是一个急需,从几十毫瓦到几百瓦,甚至几千瓦。但是,大的光输出功率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会产生很严重的损害,因为出光面积小,腔面将承受很大的光功率密度,而且输出功率越大,腔面相应地更容易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进而导致半导体激光器的失效。
大的光功率密度很容易损伤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使腔面产生不可逆转的物理性损伤,称为光学灾变损伤(COD:Catastrophic Optical Damage)。在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区域,由于解理、热应力等因素存在大量的缺陷,这些缺陷通过促进表面复合和体复合提高了载流子的复合速率。高功率输出时这种非辐射复合在激光器的表面处产生大量热量;同时,带隙吸收激光产生载流子,从而在表面产生较大的复合电流。非辐射复合产生的大量热量导致表面处带隙局部收缩,使载流子流向腔面,增大了腔面处载流子浓度。这使表面处的光吸收和随之而来的复合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导致温度升高很快。正是通过这种正反馈,最后激光器的有源区融化,最终导致了COD的发生。这严重限制了激光器的最大输出功率,降低了可靠性,缩短了激光器的寿命。
为了抑制COD的发生,人们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在腔面引入非注入区来限制电流注入;通过腔面镀膜和发展无Al激光器减少腔面缺陷;通过采用大光腔结构减小光功率密度等。非吸收窗口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COD,通过增大腔面区域带隙形成对激光器激射波长透明的窗口,减少光的吸收,抑制载流子注入,增强光的透射率。目前制作非吸收窗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二次外延技术和量子阱混合技术。二次外延是将激光器腔面区域选择性腐蚀后,二次外延生长一种带隙较宽的材料,这种方法工艺较为复杂,而且腐蚀会引入缺陷,外延后结合界面晶体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对激光器性能造成复杂的影响。形成非吸收窗口的另一种方法是量子阱混合,该方法在外延片上进行通常的淀积、注入、扩散、光刻、退火等工艺,即可选择性地改变带隙,制作出半导体激光器的非吸收窗口,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效果较好。
时间已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科技快速发展,半导体激光器也因其优异性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巨大的需求;随着民用和军用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急需解决COD问题而提高输出功率,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通过无杂质空位诱导量子阱混合方法,在不同区域分别促进和抑制量子阱混合,形成光非吸收窗口,使得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图1是现有技术中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各层代表的含义为:1,生长半导体激光器结构用的N型半导体衬底(砷化镓);2,激光器外延结构的材料生长缓冲层;3,N型包层;4,激光器有源区(含量子阱区);5,P型包层;6,电极接触层;7,P面电极;8,N面电极;9,Ga空位诱扩散导量子阱混合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半导体激光器腔面发生COD问题,提高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即利用无杂质空位诱导量子阱混合的方法,通过在不同区域生长SiO2和Si3N4介质膜再加以高温退火,由于SiO2促进量子阱混合,而Si3N4抑制量子阱混合,使得SiO2之下半导体材料带隙比Si3N4下的大,从而在半导体激光器腔面形成了光非吸收窗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半导体激光器,该半导体激光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材料生长缓冲层、N型包层、有源区、P型包层和电极接触层,其中:
所述有源区为量子阱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2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