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粘性粉状物料的进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2544.8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2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何亚民;魏勇;徐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利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28 | 分类号: | B02C4/28;B02C2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王美健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粘性 粉状 物料 进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建材水泥、冶金矿山、化工等行业的粉磨技术,特别是适合于辊压机、高压辊磨机针对粘性粉状物料的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粉磨技术的发展,基于料床粉磨原理的辊压机和高压辊磨机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熟料、水泥生料、矿渣、钢渣、铁矿石、化工等粉磨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一般来讲,在建材水泥行业称为辊压机;在冶金矿山、化工等其它行业称为高压辊磨机。二者只是不同行业的通俗名称不同,设备本身并无本质区别,为方便陈述,本说明书均统一为高压辊磨机。)。
但是在不同行业或场合的应用中,需要面对不同的具体技术细节。例如挤压粘性粉状物料时,因物料之间及物料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导致高压辊磨机的进料部分极易出现堵料起拱的现象,以致物料下料不畅,物料粘附在溜管内壁,以致对进料溜管内的料位不能进行有效、准确的检测。而高压辊磨机的正常运行需要有连续、稳定、均匀、饱和的喂料,并对料位进行有效的检测和控制,如果进料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其将对高压辊磨机的工作辊缝、压力、主电机电流、辊面寿命、挤压效果等造成极恶劣的影响,以致高压辊磨机不能正常运行。故挤压粘性粉状物料时,解决进料部分堵料起拱及内壁粘附问题也就成为了高压辊磨机成功应用的先决条件。
现在挤压粘性粉状物料时,尚无有效的手段解决上述进料问题。现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清除堵料:
1、人工使用长杆在溜管进料口往下清堵。溜管进料口配置专门操作人员,从进料口往下观察到物料异常时,迅速使用长杆破拱,人员的劳动强度及压力很大,自动化程度低,如果不慎将长杆掉入溜管内,其通过高压辊磨机压辊时将造成严重的设备安全事故。
2、采用往进料溜管中通压缩空气或氮气来吹开堵塞物料的办法,但是其效果不理想,特别是针对湿度和粘性较大的物料,经常出现压缩气体吹不开堵塞物料的情况。压缩气体的消耗也将增加能耗和设备运行成本。
上述两种方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清堵效果不理想、局限性较多,故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粘性粉状物料的进料系统,由内衬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改进溜管方角过渡,加装振动机构来保证溜管顺畅下料,主要解决堵料起拱和内壁粘附物料的技术问题。在进料溜管内壁安装有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板,其与粘性粉状物料的摩擦系数小,不易粘附物料,且耐磨损性能优异,可延长进料溜管的使用寿命;其次,溜管内变径及边角均采用圆弧处理,避免出现物料流动的死区;在溜管外壁安装振动源,并配置振动源控制箱,其可实现自动、手动两种控制方式,振动源的激振力、振动时间、间隔时间、单台或多台模式,多台同时振动或顺序振动模式均可设置和选择,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能适应不同物料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用于粘性粉状物料的进料系统,在压辊磨机主机的上设有进料溜管,所述进料溜管的壁上内衬有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板,在所述进料溜管上安设有至少一个振动源,所述振动源连接并受控于振动源控制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为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的摩擦系数低,不易粘附物料,且耐磨损性能优异,可延长进料溜管的使用寿命;通过在进料溜管上设置进料溜管,且在溜管外壁的多模式振动源可以对溜管进行合理有效的振动,对个别粘附在内壁的物料进行清除,以便于对溜管内的料位进行精确测量。
本发明的用于粘性粉状物料的进料系统,所述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板采用粘接、压板压紧、螺栓连接和/或销连接方式固定于进料溜管内壁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采用多种方式将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板固定于进料溜管内壁上,在保证连接关系稳靠的情况下,使得操作极为简便,降低了安装成本。
本发明的用于粘性粉状物料的进料系统,所述进料溜管内的变径及边角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超高分子量工程塑料板与进料溜管的形状相匹配。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圆弧面比直角面更有利于物料流动,不存在积料的死区,故物料在溜管内积料及粘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本发明的用于粘性粉状物料的进料系统,所述进料溜管上安设有多个振动源,所述多个振动源连接并受控于振动源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利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利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25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