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光缆线束布设牵引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14023.6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猛山;李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50 | 分类号: | G02B6/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张一纯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缆线 布设 牵引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光缆铺设工程技术领域,更加具体的说,涉及海底光缆线束布设牵 引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陆地资源日益展现供需紧张的矛盾,就要求人们开 始憧憬并向海洋进军。但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本质区别,使得很多陆地上实施起来较为简 单的方案,在海洋上出现很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海洋施工布线(例如光缆、信号线、 连接钢筋线等)。主要的挑战出现在以下方面:(1)海水腐蚀,这一点明显强于陆地的 水腐蚀和空气腐蚀,会给整个施工和后续使用带来严重的影响;(2)潮汐波浪,这一点 也明显不同于陆地的强风,会给整个海洋施工带来周期性的作用力和破坏性;(3)其他 影响因素,例如海风、海啸等。上述挑战就要求在海洋施工方面,需要将陆地施工经验 和海洋环境的实际相结合,针对海洋建筑施工的特色进行施工线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海底光缆线束布设牵引固定装置,旨 在能够方便、快捷地将光缆线编束夹持稳固,以实现顺利高效穿束,保证在整束光缆线 在穿束过程中能够诸根理顺,彼此不发生缠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海底光缆线束布设牵引固定装置,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筒壁为 直径相等的圆筒形结构,外套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在封闭端的中心位置设置 有牵引拉环,内套筒同样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内套筒包括内套筒壁,在内套筒壁上 均匀设置有多个豁口,内套筒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内套筒壁的内壁为内径相等的 圆筒形结构,内套筒壁的外壁从封闭端到开口端具有一定锥度,所述外套筒壁的内壁表 面设置有内螺纹,且外套筒壁的内螺纹与内套筒壁的外螺纹相配合,以便外套筒通过螺 纹配合旋入内套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的数量为3个或者4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其顶角为2--3度,顶点到底边的 距离(即等腰三角形的高)为6--8厘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筒壁的内壁直径为5--7厘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筒壁的外壁的锥度为2--4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内套筒壁向内收紧的方式夹紧光缆线,即 通过螺纹配合将外套筒旋入内套筒壁,由于内套筒壁的外壁带有一定的锥度,所以随着 旋入内套筒壁的深入,内套筒壁的豁口处逐渐受力变形,使得内套筒壁向内收紧,从而 通过内套筒壁的夹紧作用将光缆线束夹紧固定。在实际使用中,仅仅需要旋入外套筒即 可方便可靠地实现连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方便穿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套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其中:1为外套筒,2为内套筒,3为内套筒壁,4为外螺纹,5为内螺纹,6为牵引 拉环,7为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1—3所示,海底光缆线束布设牵引固定装置,包括:外套筒1和内套筒2。
其中:
所述外套筒的筒壁为直径相等的圆筒形结构,外套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且 在封闭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牵引拉环6,内套筒同样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内套筒包括 内套筒壁3,在内套筒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豁口7,内套筒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4, 内套筒壁的内壁为内径相等的圆筒形结构,内套筒壁的外壁从封闭端到开口端具有一定 锥度,所述外套筒壁的内壁表面设置有内螺纹5,且外套筒壁的内螺纹与内套筒壁的外螺 纹相配合,以便外套筒通过螺纹配合旋入内套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的数量为3个或者4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豁口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其顶角为2--3度,顶点到底边的 距离(即等腰三角形的高)为6--8厘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筒壁的内壁直径为5--7厘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套筒壁的外壁的锥度为2--4度。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4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