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缬氨酸的分离提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814538.6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2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何阿云;林雄水;黄智陶;林丽华;蓝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9/08 | 分类号: | C07C229/08;C07C227/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缬氨酸 分离 提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氨基酸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缬氨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背景技术
缬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化学名称为2~氨基~3~甲基丁酸,属于支链氨基酸,也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人体本身不能生产缬氨酸,必须通过膳食来源获得补充。它的天然食物来源包括谷物、奶制品、香菇、蘑菇、花生、大豆蛋白和肉类。缬氨酸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代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其他两种高浓度氨基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一起工作促进身体正常生长,修复组织,调节血糖,并提供需要的能量。在参加激烈体力活动时,缬氨酸可以给肌肉提供额外的能量产生葡萄糖,以防止肌肉衰弱。它还帮助从肝脏清除多余的氮(潜在的毒素),并将身体需要的氮运输到各个部位。当缬氨酸不足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发生紊乱,共济失调而出现四肢震颤。另外,常用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治疗肝功能衰竭等疾病,它也可作为加快创伤愈合的治疗剂。
国内外大批量生产缬氨酸,均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发酵法在生产缬氨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杂氨基酸,如亮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等等。杂酸在生产去除有一定难度,赖氨酸、丙氨酸等杂酸可以通过反复的浓缩结晶去除,而亮氨酸需在离交过程中,通过亮氨酸与缬氨酸解析速度的差异去除,其分离性质类似与色谱分离,分离难度较大,是生产药品级缬氨酸产品的关键点,现有技术的分离效果和缬氨酸收率仍然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缬氨酸的分离提纯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缬氨酸的分离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缬氨酸发酵液经板框过滤后,得滤过液,该滤过液的pH为2.0~2.5,缬氨酸含量为2~3%,亮氨酸含量缬氨酸含量的0.5~1.5%,将该滤过液送入从右向左转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连续移动床;
(2)将连续移动床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从右向左依次分为进料区、水洗料区、反洗区、产品顶水区、第一解析区、第二解析区、解析液回收区、酸再生区和水洗酸区,收集第一解析区和第二解析区的解析液,分别用于生产医药级缬氨酸产品和食品级缬氨酸产品;
上述进料区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至第五级,采用两根树脂柱并联,五级串联的方式连接树脂柱,树脂吸附量为70~80g/L,根据处理量大小,设计进料流量,设置树脂流速,;
上述水洗料区包括串联连接的2~3根树脂柱,其中液体流量为1.3~1.8BV,该水洗料区的下柱液与上述进料区的第三级的下柱液会合后进入上述进料区的第四级;
上述反洗区包括串联连接的1根树脂柱,反洗用水为纯水,反洗水流量为2~3BV;
上述产品顶水区包括串联连接的1根树脂柱,液体流量为0.4BV~0.6BV;
上述第一解析区包括4~6根树脂柱,采用两根树脂柱并联,2~3级串联的方式连接,解析液为流量3.5~4BV的0.35mol/L的氨水;
上述第二解析区包括4~6根树脂柱,采用两根树脂柱并联,2~3级串联的方式连接,解析液为流量0.6~0.9BV的0.5mol/L的氨水合并流量0.4BV的解析液回收区的下柱液;
上述解析液回收区包括串联连接的1~2根树脂柱,解析液回收流量为0.4BV;
上述酸再生区包括串联连接的2~3根树脂柱,其中盐酸流量为1.3~1.4BV,采用反向进柱方式;
上述水洗酸区包括串联连接的1~2根树脂柱,其中液体流量为1.8~2.0BV,采用反向进柱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连续移动床的转动周期为15~40h。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进料区中的树脂吸附量为74~78g/L,根据进料量设计树脂流速。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洗料区包括串联连接的2根树脂柱,其中液体流量为1.5BV。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产品顶水区包括1根树脂柱,液体流速为0.4~0.5BV。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解析区包括4根树脂柱,采用两根树脂柱并联,2级串联的方式连接,解析液为流量3.5~3.8BV的0.35mol/L的氨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解析区包括4根树脂柱,采用两根树脂柱并联,2级串联的方式连接,解析液为流量0.8BV的0.5mol/L的氨水合并流量0.4BV的解析液回收区的下柱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45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